字 | 典 |
释义 | 典 《説文》:「典,五帝之書也。从𠕋在丌上,尊閣之也。莊都説:『典,大𠕋也。』𥮏,古文典从竹。」 (一)diǎn 《廣韻》多殄切,上銑端。諄部。 ①经籍。多指记载被尊为准则或规范的古人教训、古代规章制度等的书。《説文·丌部》:「典,五帝之書也。」《玉篇·丌部》:「典,經籍也。」清俞正燮《癸巳存稿》卷一:「典者,尊藏之册。」《書·五子之歌》:「有典有則,貽厥子孫。」孔傳:「典謂經籍。」《論衡·自紀》:「堯舜之典,伍伯不肯觀;孔墨之籍,季孟不肯讀。」《西遊記》第九十四回:「徑往西天,拜求妙典。」有指导和规范作用的常备工具书也称「典」。如:字典;辞典。 ②常道,法则。《爾雅·釋詁上》:「典,常也。」《書·臯陶謨》:「天叙有典,勑我五典五惇哉。」孔穎達疏:「天次叙人倫使有常性,故人君為政,當勑正我父母兄弟子五常之教,教之使五者皆惇厚哉。」《史記·禮書》:「定宗廟百官之儀,以為典常,垂之於後云。」宋蘇軾《甘露寺》:「筆墨雖欲盡,典刑垂不刊。」 ③法令;制度。《釋名·釋典藝》:「典,鎮也,制教法所以鎮定上下。」《易·繫辭上》:「聖人有以見天下之動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孔穎達疏:「當此會通之時,以施行其典法禮儀也。」《三國志·魏志·武帝紀》:「自命將征行,但賞功而不罰罪,非國典也。」唐白居易《議庶官遷次之遲速》:「而勸善之法缺,懲惡之典隳矣。」特指刑法;刑罚。宋辛棄疾《美芹十論·屯田》:「間有挾不平、出怨語,重典已縶其足矣。」明余繼登《典故紀聞》卷十五:「凡盗糧五十石,草一千束,錢帛直銀二十五兩者,乃用常典。多者一如近例,監追充軍。」清魏源《軍儲篇一》:「今不能禁外夷,何難禁内地?不能行重典,何不先行最輕之典?」 ④盛大的礼仪。如:开国大典。《國語·魯語上》:「夫祀,國之大節也,而節,政之所成也。故慎制祀,以為國典。今無故而加典,非政之宜也。」《世説新語·德行》:「華歆遇子弟甚整,雖閑室之内,儼若朝典。」鲁迅《徬徨·祝福》:「这是鲁镇年终的大典。」 ⑤古朴,不俗。《論衡·自紀》:「深覆典雅,指意難𧡺,唯賦頌耳。」隋王通《中説·事君》:「沈休文小人哉!其文冶。君子則典。」《紅樓夢》第十四回:「越顯得鳳姐灑爽風流,典則俊雅。」 ⑥典故;故事。如:用典。《左傳·昭公十五年》:「言以考典。」杜預注:「考成也。」 ⑦主持;掌管。《廣雅·釋詁三》:「典,主也。」《書·舜典》:「帝曰:咨,四岳,有能典朕三禮?僉曰:伯夷。」孔穎達疏:「掌天神、人鬼、地祇之禮。」《宋史·太祖紀一》:「莊宗愛其勇,留典禁軍。」《儒林外史》第七回:「這位老先生記在心裏,到後典了三年學差回來,再會見何老先生。」 ⑧抵押;抵押之物。唐杜甫《曲江二首》之二:「朝回日日典春衣,每日江頭盡醉歸。」宋戴復古《織婦歎》:「絹未脱軸擬輸官,絲未落車圖贖典。」鲁迅《三闲集·辞顾颉刚教授令「候审」》:「倘其典书卖裤,居此生活费綦昂之广州,以俟月余后或将提起之诉讼,天下那易有如此十足笨伯哉!」 ⑨当铺。《警世通言·金令史美婢酬秀童》:「有個矯大户家,積年開典獲利。」《儒林外史》第五十二回:「我的小典里,若把他這貨倒過來,倒是宗好生意。」 ⑩姓。《廣韻·銑韻》:「典,姓。《魏志》有典韋。」 (二)tiǎn 《集韻》徒典切,上銑定。 通「殄」。危困;衰败。《史記·宋微子世家》:「今殷其典喪!若涉水無津涯。殷遂喪,越至于今。」錢大昕考證:「典讀如殄;典喪者,殄喪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