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翳 |
释义 | 翳 《説文》:「翳,華蓋也。从羽,殹聲。」 yì 《廣韻》於計切,去霽影。又烏奚切。脂部。 ①用羽毛制成的车盖。《説文·羽部》:「翳,華蓋也。」朱駿聲通訓定聲:「以羽覆車葢,所謂羽葆幢也。」《山海經·海外西經》:「(夏后啓)左手操翳。」郭璞注:「翳,羽葆幢也。」《晋書·輿服志》:「載金鼓、羽旗、幢翳。」 ②隐藏;藏匿。《廣韻·霽韻》:「翳,隱也。」《韓非子·内儲説下》:「意者堂下其有翳憎臣者乎?」《文選·揚雄〈甘泉賦〉》:「迺登夫鳳皇兮而翳華芝。」李善注:「韋昭曰:鳳皇為車飾也。翳,隱也。」《三國志·魏志·管寧傳》:「抱道懷貞,潛翳海隅。」 ③遮蔽,掩盖。《方言》卷十三:「翳,掩也。」郭璞注:「謂掩覆也。」漢劉向《九歎·遠逝》:「阜隘狹而幽險兮,石嵾嵯以翳日。」唐劉禹錫《磨鏡篇》:「流塵翳明鏡,歲久看如漆。」《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一》:「在平蕪中而獨不為蕪翳。」 ④隐蔽猎人的一种猎具。《禮記·月令》:「田獵罝罘、羅罔、畢、翳,餧獸之藥,毋出九門。」鄭玄注:「翳,射者所以自隱也。」《三國志·魏志·崔琰傳》:「唯世子燔翳、捐褶,以塞衆望。」《文選·潘岳〈射雉賦序〉》:「聊以講肄之餘暇,而習媒翳之事。」吕延濟注:「翳者,所以隱射也。」 ⑤士卒躲避对方兵器的器具。《管子·小匡》:「九合諸侯,一匡天下,甲不解壘,兵不解翳。」尹知章注:「翳所以蔽兵,謂脅盾之屬。」《國語·齊語》:「諸侯甲不解纍,兵不解翳。」韋昭注:「翳,所以蔽兵也。」宋王安石《上田正言書》之二:「今上接祖宗之成,兵不釋翳者蓋數十年。」 ⑥眼球上所生障蔽视线的膜。如:白翳;翳子。《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甚則黄黑昬翳流行氣交。」《宋史·文苑傳六·劉恕》:「獨閉閤,晝夜口誦手抄,留旬日,盡其書而去,目為之翳。」宋蘇軾《贈眼醫王生彦若》:「運鍼如運斤,去翳如拆屋。」 ⑦阴影。《三國志·蜀志·卻正傳》:「有聲有寂,有光有翳。」唐孟浩然《將適天台留别臨安李主簿》:「故林日已遠,郡木坐成翳。」 ⑧起障蔽作用的东西。如:云翳;氛翳;纤翳。唐曹松《碧角簟》:「八尺碧天無點翳,一方青玉絶纖塵。」《新語·慎微》:「罷雲霽翳,令歸山海。」《徐霞客遊記·遊恒山日記》:「風翳净盡,澄碧如洗。」 ⑨阻挡;堵塞。《廣雅·釋詁二》:「翳,障也。」《國語·楚語下》:「今吾聞夫差好罷民力以成私好,縱過而翳諫。」韋昭注:「翳,鄣也。」宋王明清《揮麈後録》卷一:「合抱之木,交絡翳塞。」 ⑩摒弃;除掉。《國語·周語下》:「奪其資,民離叛,是遠屏其民也,是去其藏而翳其人也。」韋昭注:「翳,猶屏也。……一曰翳,滅也。」《新唐書·李元諒傳》:「元諒培高浚淵,身執苦與士卒均,葘翳榛莽,闢美田數十里。」 ⑪凤凰一类的鸟。《玉篇·羽部》:「翳,鳥名也,鳳屬也。」《山海經·海内經》:「有五彩之鳥,飛蔽一鄉,名曰翳鳥。」漢司馬相如《上林賦》:「拂翳鳥,捎鳳凰。」 ⑫树木自己死掉。《詩·大雅·皇矣》:「作之屏之,其葘其翳。」毛傳:「木立死曰葘,自斃為翳。」 ⑬副词。相当于「只」、「惟」。唐李白《贈徐安宜》:「歲晚托深期,翳君獨桃李。」王琦注:「翳,惟也。」孙中山《民报发刊词》:「翳我祖国,以最大之民族,聪明强力,超绝等伦,而沉梦不起,万事堕坏。」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