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翦,羽生也。一曰𠂕羽。从羽,前聲。」桂馥義證:「𠂕,俗矢字。」

jiǎn 《廣韻》即淺切,上獮精。元部。

①羽初生如剪样齐。《説文·羽部》:「翦,羽生也。」段玉裁注:「羽初生如前齊也。前,古之翦字,今之歬字。」

②箭羽。《説文·羽部》:「翦,𠂕(矢)羽。」

③剪整齐。《爾雅·釋言》:「翦,齊也。」又《釋器》:「金鏃翦羽謂之鍭,骨鏃不翦羽謂之志。」段玉裁《説文解字注·羽部》:「翦者前(剪)也。前者,斷齊也。鍭矢,前其羽,短之,使前重;志矢,不前羽,較長。」

④割截,杀戮。《廣韻·獮韻》:「翦,𢧵也,殺也。」《禮記·文王世子》:「公族無宫刑,不翦其類也。」鄭玄注:「翦,割截也。」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平等寺》:「下官既為議臣,依禮而言。不合聖心,俘翦惟命。」

⑤歼灭。《詩·魯頌·閟宫》:「居之陽,實始翦。」傳:「翦,齊也。」鄭玄箋:「翦,斷也。」《吕氏春秋·制樂》:「此文王之所以止妖翦殃也。」高誘注:「翦,除。」《三國志·吴志·陸遜傳》:「共翦此虜,止報所受。」

⑥削减。《左傳·宣公十二年》:「其翦以賜諸侯,使臣妾之。」杜預注:「翦,削也。」又《哀公十一年》:「悼子亡,人翦夏戊。」杜預注:「翦,削其爵邑。」

⑦修剪。《儀禮·士虞禮》:「沐浴櫛搔翦。」鄭玄注:「今文曰:『沐浴搔翦。』或為『蚤揃』。」

⑧拦截。《京本通俗小説·錯斬崔寧》:「我雖是個翦徑的出身,卻也曉得冤各有頭,債各有主。」

⑨尽,全。《左傳·襄公八年》:「敝邑之衆,夫婦男女不皇啓處以相救也,翦焉傾覆,無所控告。」杜預注:「翦,盡也。」《文選·張衡〈西京賦〉》:「錫用此土而翦諸鶉首。」李善注引薛綜曰:「翦,盡也。……盡取鶉首之分為之境也。」

⑩勤劳。《爾雅·釋詁一》:「翦,勤也。」郝懿行義疏:「翦者,猶言前也,進也。前、進皆有勤意。」

⑪浅淡。《儀禮·既夕禮》:「加茵用疏布,緇翦有幅,亦縮二横三。」鄭玄注:「翦,淺也。」賈公彦疏:「謂染為淺緇之色。」

⑫挥动。《水滸全傳》第十一回:「林冲把朴刀桿翦了一下,驀地跳將出來。」又第二十三回:「把這鐵棒也似虎尾倒豎起來,只一翦。」

⑬同「箭」。《集韻·綫韻》:「箭,《説文》『矢也。』或作翦。」

⑭姓。现代有历史学家翦伯赞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8/1 8:04: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