楞 (一)léng 《廣韻》魯登切,平登來。 同「棱」。 ⒈四方木。《廣韻·登韻》:「楞,四方木也。」《集韻·登韻》:「棱,《説文》:『柧也。』或作楞。」 ⒉棱角,或表面一条条凸起的部分。《禮記·儒行》「毁方而瓦合」唐孔穎達疏:「圭角,謂圭之鋒鋩有楞角。」鲁迅《彷徨·祝福》:「我回到四叔的书房里时,瓦楞上已经雪白。」 (二)lèng 同「愣」。 ⒈失神;发呆。《搜神記》卷四:「班驚楞,逡巡未答。」鲁迅《呐喊·阿Q正传》:「『阿呀!』吴妈楞了一息,突然发抖,大叫着往外跑。」 ⒉鲁莽;冒失。柳青《铜墙铁壁》第六章:「银凤活像个楞小子,三攀两攀上了树,扯住树枝就摘起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