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羅 |
释义 | 羅〔罗〕 《説文》:「羅,以絲罟鳥也。从网,从維。古者芒氏初作羅。」商承祚《殷虚文字類編》:甲骨文上部「象張網……象鳥形」,「丨象柄,于誼已明,後世增糸,復倒書之,誼轉晦矣。」 (一)luó ㊀《廣韻》魯何切,平歌來。歌部。 ①捕鸟的网。《爾雅·釋器》:「鳥罟謂之羅。」《説文·网部》:「羅,以絲罟鳥也。古者芒氏初作羅。」《詩·王風·兔爰》:「有兔爰爰,雉離于羅。」毛傳:「鳥網為羅。」三國魏曹植《野田黄雀行》:「不見籬間雀,見鷂自投羅。」章炳麟《驳建立孔教议》:「譬多张罝罗待雉兔,尝试为之,无所坚信也。」 ②用网捕鸟。如:罗雀掘鼠。《詩·小雅·鴛鴦》:「鴛鴦于飛,畢之羅之。」《淮南子·原道》:「重之羿、逢蒙子之巧,以要飛鳥,猶不能與羅者競多。」《新唐書·王世充傳》:「又羅取飛鳥,書符命於帛,繫鳥頸縱之,有彈捕得鳥而獻者亦拜官。」 ③搜寻;招致。《漢書·王莽傳上》:「網羅天下異能之士。」《三國演義》第十回:「公之鄉人姓郭名嘉,字奉孝,乃當今賢士,何不羅而致之?」 ④包罗,囊括。《莊子·天下》:「萬物畢羅,莫足以歸。」清洪仁玕《二月下澣軍次遂安城北吟于行府》:「志頂江山心欲奮,胸羅宇宙氣潛吞。」 ⑤排列;分布。如:星罗棋布。《廣雅·釋詁一》:「羅,列也。」《楚辭·九歌·少司命》:「秋蘭兮麋蕪,羅生兮堂下。」《史記·五帝本紀》:「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太平廣記》卷三七七引張讀《宣室志》:「已而有數百人,繡衣紅額,左右佩兵器,趨入,羅為數行,再拜。」《古今小説·木綿菴鄭虎臣報冤》:「諸婢羅侍在側。」 ⑥遮拦;遮挡。《墨子·備高臨》:「城上以答羅矢。」 ⑦遭遇。《方言》卷七:「羅謂之離,離謂之羅。」《論衡·辨祟》:「或有所犯,抵觸縣官,羅麗刑法,不曰過所致,而曰家有負。」《漢書·于定國傳》:「其父于公為縣獄史,郡決曹,決獄平,羅文法者于公所決皆不恨。」顔師古注:「羅,罹也,遭也。」唐李白《萬憤詞投魏郎中》:「海水渤潏,人羅鯨鯢。」 ⑧质地轻软经纬组织显现眼纹的丝织品。如:绫罗绸缎。《釋名·釋采帛》:「羅,文羅疎也。」《廣韻·歌韻》:「羅,羅綺也。」《戰國策·齊策四》:「下宫糅羅紈,曳綺縠,而士不得以為緣。」《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店人欲掯余羅一端,不遂。」 ⑨一种密孔筛子。如:绢罗;铜丝罗。《齊民要術·柰林檎》:「作柰麨法:下水,更抨,以羅漉去受子。」《天工開物·精粹·攻麥》:「凡麥經磨之後,幾番入羅,勤者不厭重復。」 ⑩用罗筛东西。唐白居易《即事》:「室香羅藥氣,籠暖焙茶煙。」《天工開物·精粹·攻麥》:「江南少粹白上麵者,以石懷沙滓,相磨發燒,則其麩並破,故黑纇參和麵中,無從羅去也。」 ⑪螺形或环状的。宋蘇軾《荼𧃧洞》:「分無素手簪羅髻,且折霜蕤浸玉醅。」又指脶,即手指纹。 ⑫檖的别名。即鹿梨。《爾雅·釋木》「檖,蘿」宋邢昺疏:「檖,一名羅……一名鹿梨。」按:《説文·木部》「𣔾,羅也」引《詩》「隰有樹𣔾」,今《詩·秦風·晨風》作「檖」。 ⑬量词。十二打为一罗。 ⑭用同「蘿」。萝卜。《山海經·海内南經》:「其葉如羅。」俞樾平議:「下云『其實如欒,其木若蓲』,則此羅當讀為蘿。」 ⑮用同「鑼」。打击乐器,铜制。《清平山堂話本·戒指兒記》:「笙簫社火,羅鼓喧天。」《明成化説唱詞話叢刊·包龍圖斷曹國舅公案傳》:「西廊下面同羅嚮,東廊怨鼓甚分明。」 ⑯用同「籮」。竹制的盛物器。《明成化説唱詞話叢刊·花關索出身傳》:「我收得一羅金銀與他嫌少,要放火焚莊,我因此煩惱。」 ⑰国名。 ⑱姓。《廣韻·歌韻》:「羅,姓。」《通志·氏族略二》:「羅氏,子爵,熊姓;一曰祝融之後,妘姓。初封宜城,徙枝江,為楚所滅,周末居長沙。」宋王應麟《姓氏急就篇》:「羅氏,顓頊後,封于羅,今房州也,子孫以為氏。」 ㊁《集韻》郎佐切,去箇來。 ①同「邏」。 ②用同「摞(luò)」。 (二)luō 〔羅唆〕同「囉唆」。言语繁复或事情琐碎;麻烦。《紅樓夢》第四十九回:「如今香菱正滿心滿意只想做詩,又不敢十分羅唆寶釵。」 (三)luo 语气词。用于句尾,相当于「哪」。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没則羅便罷,煩惱怎麽那唐三藏?」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非有复译不可》:「他要来唠叨,当然罗,是维持风化。」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