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酢 |
释义 | 酢 《説文》:「酢,醶也。从酉,乍聲。」 (一)cù 《集韻》倉故切,去暮清。魚部。 ①调味用的酸味液体。也作「醋」。《急就篇》:「酸醎酢淡辨濁清。」顔師古注:「大酸謂之酢。」《説文·酉部》:「酢,醶也。」徐鍇繫傳:「酢,今人以此為酬醋字,反以醋為酒酢,時俗相承之變也。」段玉裁注:「酢,本酨漿之名,引申之凡味酸者皆謂之酢……今俗皆用醋,以此為酬酢字。」朱駿聲通訓定聲:「酢,亦曰酨,經傳多借為酬酢字。今酢、醋二字互譌,如穜、種之比。」《隋書·酷吏傳·崔弘度》:「寧飲三升酢,不見崔弘度。」《新唐書·薛舉傳》:「取富人倒縣,以酢注鼻。」 ②酸味。宋李石《續博物志》卷十:「木瓜味酢,善療轉筋。」元王禎《農書·梅杏》:「杏類梅者,味酢;類桃者,味甘。」明謝肇淛《五雜組·物部》:「(荔枝)色斑而味酢者,皆夜鷰橐中出也。」又变酸,腐坏。《列仙傳·酒客》:「主人酒常酢敗。」章炳麟《新方言·釋器》:「浙江謂酒食被鬱,酸敗起沫為酢。」 (二)zuò 《廣韻》在各切,入鐸從。鐸部。 ①客用酒回敬主人。《廣韻·鐸韻》:「酢,《蒼頡篇》云:主答客曰酬,客報主人曰酢。」《詩·大雅·行葦》:「或獻或酢,洗爵奠斝。」鄭玄箋:「進酒於客曰獻,客答之曰酢。」《周禮·秋官·大行人》:「廟中將幣,三享王禮,壹祼而酢。」晋陸雲《太尉王公將還京邑祖餞贈此詩》之三:「羽觴舉酬,酢爾征人。」 ②应对;报答。《爾雅·釋詁下》:「酢,報也。」郭璞注:「此通謂相報答,不主於飲酒。」《詩·小雅·楚茨》:「報以介福,萬壽攸酢。」毛傳:「酢,報也。」宋陸游《書感》:「對客輒坐睡,有問莫能酢。」茅盾《子夜》二:「互相交换着普通酬酢的客气话。」 ③报祭。《書·顧命》:「盥以異同,秉璋以酢。」孔傳:「報祭曰酢。」明夏完淳《湘巫賦》:「酢瓊漿以緬緲兮,乘雲旗以來止。」又祭神的福肉。《管子·侈靡》:「事道然後可以言名,然後可以承致酢。」尹桐陽注:「酢,同胙,祭福肉也。」 ④通「作」。制作。《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録·義楚鍴》:「自酢祭耑。」郭沫若釋:「酢,即作字。」《金文編·王子姪鼎》:「自酢飤鼎。」容庚釋:「酢,叚借為作。」 ⑤通「詐(zhà)」。欺诈。《睡虎地秦墓竹簡·秦律雜抄》:「敢為酢偽者,貲二甲。」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