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有,不宜有也。《春秋傳》曰:『日月有食之。』从月,又聲。」林义光《文源》:「有非『不宜有』之義。有,持有也。古从又持肉,不从月。」

(一)yǒu 《廣韻》云久切,上有云。之部。

①与「無」相对。《説文·有部》:「有,不宜有也。」段玉裁注:「謂本是不當有而有之偁。引伸遂為凡有之偁。」《玉篇·有部》:「有,不無也。」《正字通·月部》:「有,對無之稱。」
表示存在。《詩·小雅·信南山》:「中田有廬,疆埸有瓜。」《吕氏春秋·察賢》:「今有良醫於此,治十人而起九人,所以求之萬也。」毛泽东《卜算子·咏梅》:「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又指人在世。柯丹邱《荆釵記·議親》:「(末):『令堂有麽?』(生):『家母有。』」
呈现;产生;发生。《荀子·宥坐》:「孔子南適,戹於之閒,七日不火食,藜羹不糂,弟子皆有飢色。」曹操《論吏士行能令》:「治平尚德行,有事賞功能。」王安石《再上龔舍人書》:「夫水旱者,天時之常有也。」
领有;具有;专有;拥有。《孫子·計》:「主孰有道?將孰有能?」《禮記·坊記》:「父母在,不敢有其身,不敢私其財。」鄭玄注:「有,猶專也。」《元史·尚文傳》:「(米粟)有則百姓安,無則天下亂。」

②取,获得。《廣雅·釋詁一》:「有,取也。」《玉篇·有部》:「有,得也,取也。」《書·盤庚上》:「若農服田力穡,乃亦有秋。」《韓非子·説難》:「昔者彌子瑕有寵於君。」

③保存;保护。《韓非子·飭令》:「兵出必取,取必能有之。」《禮記·哀公問》:「古之為政,愛人為大,不能愛人,不能有其身。」鄭玄注:「有,猶保也。」

④丰收。《詩·魯頌·有駜》:「自今以始,歲其有。」傳:「歲其有,豐年也。」儲光羲《觀競渡》:「能令秋大有,鼓吹遠相催。」又多;富裕。《詩·大雅·公劉》:「爰衆爰有。」朱熹集傳:「有,財足也。」《列子·説符》:「羡施氏之有,因從請進趨之方。」張湛注:「有,猶富也。」《聊齋志異·嫦娥》:「實告卿,年來頗稱小有。」

⑤果。《玉篇·有部》:「有,果也。」又佛家语。大致指:
「十二因缘」之一的「果报」。《大乘義章》八:「生死果報,是有不無,故名為有。」
对「空」、「无」而言。《後漢書·西域傳論》:「詳其清心釋累之訓,空有兼遣之宗,道書之流也。」李賢注:「不執著為空,執著為有。」

⑥中国哲学用语。与「无」相对,指可感觉的实物,最普遍的存在。《廣雅·釋詁三》:「有,質也。」《老子》第四十章:「天下萬物生於有,有生於無。」《晋書·裴秀傳》:「理之所體,所謂有也。有之所須,所謂資也。」張載《正蒙·乾稱下》:「凡可狀,皆有也。」王夫之注:「實有其體,故可狀。」

⑦表示确定的,可计数的。《荀子·宥坐》:「今(生也)有時,歛也無時,暴也。」《紅樓夢》第七十回:「統共數了一數,才有五百六十幾篇。」毛泽东《七律·到韶山·序》:「离别这地方已有三十二周年了。」

⑧(连用)表示一部分。《荀子·强國》:「威有三:有道德之威者,有暴察之威者,有狂妄之威者。」《論衡·本性》:「玉生於石,有純有駁。」《天工開物·乃粒·水利》:「有三日即乾者,有半月後乾者。天澤不降,則人力挽水以濟。」

⑨表示不定指。《論語·學而》:「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杜甫《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毛泽东《渔家傲·反第二次大「围剿」》:「有人泣,为营步步嗟何及!」

⑩用于某些动词前组成套语,表示客气。如:有请;有劳;有偏。

⑪旧时卑应尊呼唤的应对语。今亦作应对语,无尊卑之分。關漢卿《五侯宴》第四折:「李嗣原云:『我唤他從珂,他不應我,如今唤他那舊小名王阿三。』李從珂做應科云:『阿媽,您孩兒有。』」高文秀《襄陽會》楔子:「龐德公云:『寇封安在?』寇封上云:『小將有。』」

⑫尊对卑进见时的习惯用语。意谓「等着」。佚名《陳州糶米》第二折:「兀那小的,則我便是待制,你休去别處告,我與你做主,你且一壁有者。」佚名《鬧銅臺》:「蕭讓云:『宋江哥,諾,你兄弟來了也。』宋江云:『且一壁有者。』」

⑬助词。
名词词头,多用在国名、族名、物名之前。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三:「有,語助也。一字不成詞,則加有字以配之。若皆國名,而曰有虞有夏有殷有周是也。推之他類亦多有此,故邦曰有邦,家曰有家。」《書·多方》:「有夏誕,厥逸。」《詩·周南·桃夭》:「桃之夭夭,有蕡其實。」《韓非子·五蠹》:「當之時,有苗不服,將伐之。」
用在谓词前。《詩·邶風·擊鼓》:「不我以歸,憂心有忡。」又《鄭風·女曰雞鳴》:「子興視夜,明星有爛。」

⑭相当于「以」。用,使用。《商君書·弱民》:「故民富而不用,則使民以食出,各必有力,則農不偷。」高亨注:「有,犹以也。」王安石《上執政書》:「言古之君子,於士之宜左者左之,宜右者右之,各因其才而有之。」

⑮相当于「或」。或许。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三:「有,猶或也。有與或古同聲而義亦相通。」《書·盤庚中》:「乃有不吉不迪,顛越不恭,暫遇姦宄。」《太平廣記》卷二百三十引陳瀚《異聞集》:「忽暗雲覆水,黑風波湧,舟子失容,慮有覆没。」

⑯相当于「為」。王引之《經傳釋詞》卷三:「有,猶為也。為、有一聲之轉,故為可訓為有,有亦可訓為為。」《易·履》:「眇能視,不足以有明也。」《國語·晋語一》:「克國得妃,其有吉孰大焉。」《春秋繁露·玉杯》:「其有繼之弊,故若此也。」俞樾平議:「有,猶為也。」《論衡·定賢》:「善人稱之,惡人毁之,毁譽者半,乃可有賢。」

⑰相当于「於(于)」。《易·家人》:「閑有家。」又《涣》:「涣有丘,匪夷所思。」《禮記·大學》:「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驕泰以失之。」

⑱通「域(yù)」。州域。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有,叚借為或,即域字。」《詩·商頌·玄鳥》:「方命厥后,奄有九有。」傳:「九有,九州也。」《老子》第十四章:「執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刘师培注:「有即域之叚字也,有通作或,或即古域字。」《荀子·解蔽》:「此其所以代王而受九有也。」

⑲通「囿(yòu)」。拘谨;局限。《管子·山國軌》:「有田倍之内,毋有其外。」郭沫若等集校:「沫若案:當讀為『有田倍(培)之内,毋有(囿)其外。』蓋有田者之疆界當於田内為之培,不得侵越壤土,設囿於田之外。」《穆天子傳》卷五:「咎氏宴飲毋有禮。」刘师培補釋:「有禮,當作囿禮,無囿禮者,不域于禮也,猶今語晏會所謂不拘禮矣。」

⑳通「友」。相亲爱。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有,叚借為友。」《詩·小雅·四月》:「盡瘁以仕,寧莫我有。」陳奂傳疏:「有,相親有也。」《左傳·昭公二十年》:「寡君之下臣,君之牧圉也,若不獲扞外役,是不有寡君也。」杜預注:「有,相親有。」

㉑通「右(佑yòu)」。佑助;帮助。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有,叚借為右。」《墨子·非命下》:「惡乎君子,天有顯德,其行甚章。」张纯一集解:「莊(述祖)云:『有當為右,助也。』」《荀子·天論》:「願於物之所以生,孰與有物之所以成!」罗根泽注:「有,借為佑。」又《大略》:「友者,所以相有也。」

㉒姓。《尚友録》:「有,有巢氏之後。」《廣韻·有韻》:「有,姓。孔子弟子有若。」

(二)yòu 《集韻》尤救切,去宥云。之部。

通「又」。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有,叚借為又。」
表示重复连续。《詩·邶風·終風》:「終風且曀,不日有曀。」鄭玄箋:「有,又也。」《荀子·成相》:「不知戒,後必有。」裴守真《請重耕織表》:「奸偽由此而生,黎庶緣斯而苦,此有國之大患也。」
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書·堯典》:「朞,三百有六旬有六日。」《韓非子·五蠹》:「割地而朝者三十有六國。」三國諸葛亮《前出師表》:「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

(三)wěi

同「洧」。古水名。即今河南省双洎河。《字彙補·月部》:「有,水名,與同。《諸書字考》:『也。,」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2 11:3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