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最 |
释义 | 最 《説文》:「最,犯而取也。从冃,从取。」 (一)zuì 《廣韻》祖外切,去泰精。月部。 ①冒犯而取之。《説文·冃部》:「最,犯而取也。」吴善述廣義校訂:「最之从冃,猶从冒也,謂冒犯而取之,故曰犯而取也。」明劉三吾《許國襄簡王公神道碑銘》:「公暨諸將一禀睿筭,與賊遌,最,遂下之。」 ②古代考核军功或政绩时以上者为最。五代徐鍇《説文繫傳·冃部》:「軍功上曰最,下曰殿。」《正字通·曰部》:「軍功有殿最……又官吏報政上考亦曰最。」《史記·絳侯周勃世家》:「攻槐里、好畤,最。」裴駰集解引如淳曰:「於將率之中功為最。」《南史·周文育傳》:「頻戰功最,進爵壽昌縣公,給鼓吹一部。」《新唐書·薛苹傳》:「苹以吏最拜長安令,歷虢州刺史。」明張居正《陳六事疏》:「凡京官及外官,三六年考滿,毋得概引復職,濫給恩典,須明白開具『稱職』、『平常』、『不稱職』,以為殿最。」 ③指居于首要地位的人或事物。晋束晳《餅賦》:「玄冬猛寒,清晨之會,涕凍鼻中,霜凝口外,充虚解戰,湯餅為最。」唐司馬札《賣花者》:「長安甲第多,處處花堪愛;良金不惜費,競取園中最。」明湯顯祖《牡丹亭·言懷》:「河東舊族,柳氏名門最。」 ④要,要言。《小爾雅·廣詁》:「最,要也。」胡承珙義證:「最者,《書·中侯》『乃拜稽首受最』注云:『最,要言也。』」 ⑤凡要,即簿书的纲要,总目。《漢書·嚴助傳》:「願奉三年計最。」顔師古注引晋灼曰:「最,凡要也。」 ⑥聚,聚合。《小爾雅·廣詁》:「最,叢也。」胡承珙義證:「最當從《説文》作㝡,《説文》:『㝡,積也。』『最,犯取也。』本為二字,後人多混㝡為最,㝡字遂廢。蓋㝡本有聚義,故叢亦通作㝡。」《玉篇·曰部》:「最,齊也,聚也。」《集韻·泰韻》:「最,聚也。」《莊子·德充符》:「物何為最之哉?」陸德明釋文:「司馬云:『最,聚也。』」《公羊傳·隱公元年》:「曷為或言會……會,猶最也。」何休注:「最,聚也。」宋陸游《澹齋居士集序》:「最其詩,得三卷,屬某為序。」明張居正《答山東巡撫何來山言均田糧核吏治》:「以此知前旨先勘問而後論劾,最甄别糾繩之要,但撫按諸君,不能著實遵行耳。」 ⑦副词。 ⑧姓。《萬姓統譜·泰韻》:「最,見《姓苑》。」 (二)cuō 《集韻》麤括切,入末清。 同「撮」。《集韻·末韻》:「撮,《説文》:『四圭也。一曰兩指撮也。』或省。」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