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曶,出气詞也。从曰,象气出形。《春秋傳》曰:『太子。』𡇆,籀文曶。一曰佩也。象形。」段玉裁注:「此與《心部》忽音同義異,忽,忘也……今則忽行而曶廢矣。」「象笏字古作𡇆,《竹部》無笏。」徐灝注箋:「(𡇆)上屈象椎頭,下象方體,故以為象佩笏形。」

hū 《廣韻》呼骨切,入没曉。術部。

①疾;速;瞬息之间。《文選·揚雄〈羽獵賦〉》:「昭光振燿,蠁曶如神。」李善注:「蠁曶,疾也。曶與忽同。」又《傅毅〈舞賦〉》:「蜲蛇姌嫋,雪轉飄曶。」李善注:「飄曶,如風之急也。」《樊敏碑》:「歲在汁恰,紀驗期臻,淹曶藏形,凡百咸痛。」

②量词。极微小的数量单位。《續漢書·律曆志中》:「夫數出於杪曶,以成毫氂,毫氂積累,以成分寸。」按:《廣韻·没韻》:「忽,十蠶為一忽,十忽為一絲。」

③古代朝见时大臣所执的手板,用以纪事,后作「笏」。《説文·曰部》:「曶,佩也。」段玉裁注:「曰:『曶者,臣見君所秉,書思對命者也。』」潘奕隽通正:「《新附》有笏字,……笏字後人所加。」《穆天子傳》卷一:「天子大服,冕褘,帗帶,搢曶夾佩,奉璧南面立于寒下。」郭璞注:「曶,長三尺,杼上椎頭,一名珽,亦謂之大圭。」洪頤煊校:「曶,《太平御覽》卷六九二引作笏。曶,古笏字。」

④古代剑名。《荀子·性惡》:「桓公之葱,大公之闕,文王之録,莊君之曶,闔閭之干將、莫邪、巨闕、辟閭,此皆古之良劒也。」楊倞注:「葱、闕、録、曶,齊桓公齊太公周文王楚莊王之劒名。皆未詳所出。曶,劍光采慌忽難視,以形為名也。」

⑤同「昒」。《龍龕手鑑·日部》:「曶」,同「昒」。《正字通·日部》:「昒,移勿置日上作曶,形别,義一。」《文選·司馬相如〈難蜀父老〉》:「使疏逖不閉,曶爽闇昧得耀乎光明。」李善注引郭璞《三蒼解詁》曰:「曶,旦明也。」

⑥通「忽」。轻忽;忽视。《漢書·揚雄傳贊》:「(揚雄)用心於内,不求於外,於時人皆曶之。」顔師古注:「曶與忽同,謂輕也。」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9:5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