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㪅,改也。从攴,丙聲。」按:隶变作「更」。

(一)gēng 《廣韻》古行切,平庚見。陽部。

①改,改变。《説文·攴部》:「㪅(更),改也。」《論語·子張》:「過也,人皆見之;更也,人皆仰之。」何晏注:「更,改也。」《吕氏春秋·先識》:「若使中山之王與齊王聞五盡而更之,則必不忘矣。」高誘注:「更,猶革也。」《水經注·河水》:「溪水又東南,逕夏陽縣故城北,故少梁也。惠文王十一年,更從今名矣!」洪昇《長生殿·製譜》:「妄憑臆見,草草創成,其中錯誤,還望陛下更定。」

②代,替代。《方言》卷三:「更,代也。」《禮記·儒行》:「遽數之不能終其物,悉數之乃留,更僕未可終也。」鄭玄注:「更,代也。」《淮南子·時則》:「祭不用犧牲,用圭璧更皮幣。」高誘注:「更,代也。以圭璧皮幣代犧牲也。」《史記·滑稽列傳》:「陛楯得以半更,豈不亦偉哉!」張守節正義:「更,代也。」

③更换;变易。《小爾雅·廣詁》:「更,易也。」胡承珙義證:「更者,《儀禮·大射儀》『更爵洗』注云:更,易也。《燕禮》『易觶洗』注云:凡爵不相襲者,於尊者言更,自敵以下言易。更作新易有故之辭,是更與易,對文則别,散文則通也。」《戰國策·秦策一》:「今婦人嬰兒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為主,大王更為臣也。」王安石《送董伯懿歸吉州》:「茫然冬更秋,一笑非願始。」陶貞懷《天雨花》第四回:「先到房中更便服,侍兒左右奉衣巾。」

④交替;更迭;轮流。《類篇·攴部》:「更,迭也。」《史記·扁鵲倉公列傳》:「乃使子豹為五分之熨,以八減之齊和煮之,以更熨兩脅下。」《漢書·萬石君傳》:「九卿更進用事。」顔師古注:「更,互也。」陸游《贈燕》:「四序如循環,萬物更盛衰。」黄宗羲《樂府廣序序》:「朝夕諷詠,更唱迭和。」

⑤抵偿;报偿。《廣雅·釋言》:「更,償也。」《周禮·夏官·馬質》:「馬死則旬之内更。」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更,謂償也。」《國語·晋語三》:「不更厥貞,大命其傾。」王引之述聞:「更者,償也,報也。上文『貞之無報也』,賈唐云:貞,正也。謂惠公欲以正禮改葬世子而不獲吉報也。此云『不更厥貞』亦謂不報厥貞也。」《史記·貨殖列傳》:「豫章出黄金,長沙出連錫,然堇堇物之所有,取之不足以更費。」裴駰集解引應劭曰:「堇,少也,更,償也。」

⑥续,相继。《國語·晋語四》:「姓利相更,成而不遷,乃能攝固,保其土房。」韋昭注:「更,續也。」《史記·孝景本紀》:「孝文時,前后有三男,及竇太后得幸,前后死,及三子更死,故孝景得立。」

时代轮流更替的徭役和兵役。《漢書·昭帝紀》:「三年以前逋更賦未入者,皆勿收。」如淳注:「更有三品,有卒更,有踐更,有過更。古者正卒無常人,皆當迭為之,一月一更,是謂卒更也。貧者欲得顧更錢者,次直者出錢顧之,月二千,是謂踐更也。天下人皆直戍邊三日,亦名為更,律所謂繇戍也,雖丞相子亦在戍邊之調,不可人人自行三日戍,又行者當自戍三日,不可往便還,因便往一歲一更,諸不行者出錢三百入官,官以給戍者,是謂過更也。」《資治通鑑·漢桓帝延熹元年》:「二州今年租、更,寬赦罪隸,掃除更始。」胡三省注:「更,役也。」

⑧经历;经过。《玉篇·攴部》:「更,歷也。」《廣雅·釋詁三》:「更,過也。」《韓非子·外儲説左上》:「更日久則塗乾而椽燥。」《史記·大宛列傳》:「道必更匈奴中。」司馬貞索隱:「更,經也。」《遼史·耶律休哥傳》:「身更百戰,未嘗殺一無辜。」

⑨古代夜间计时单位,一夜分为五更,每更约两小时。《正字通·攴部》:「又因時變易,漏刻曰更。」《顔氏家訓·書證》:「或問:一夜何故五更?更何所訓?答曰:以來,謂為甲夜乙夜丙夜丁夜戊夜。又云鼓,一鼓二鼓三鼓四鼓五鼓,亦云一更二更三更四更五更,皆以五為節。……假令正月建寅,斗柄夕則指寅,曉則指午矣。自寅至午,凡歷五辰。……更,歷也,經也,故曰五更爾。」王安石《少狂喜文章》:「良夜未遂央,青燈數寒更。」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祭书神文》:「华筵开兮腊酒香,更点点兮夜长。」

⑩旧时计算航程的单位。陳倫炯《海國聞見録·南洋記》:「每更約水程六十里。」俞正燮《癸巳類稿》卷九:「自澎湖往,水程四更;自厦門往,十一更。」

⑪了解;懂得。王溥《唐會要》卷八十三:「皇太子生長深宫,不更外事。」《新唐書·藩鎮淄青横海傳》:「是不更民間疾苦,要令知衣食所從。」王安石《上杜學士言開河書》:「某愚不更事物之變。」

⑫经验丰富、深历事故的老年人。《禮記·文王世子》:「三老五更,羣老之席位焉。」鄭玄注:「三老五更各一人也,皆年老更事致仕者也。」《魏書·尉元傳》:「夫尊老尚更,列聖同致。」潘岳《閑居賦》:「祗聖敬以明順,養更老以崇年。」

⑬善。《周禮·考工記·函人》:「眡其裏而易,則材更也。」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更,善也。」俞樾平議:「更之為善,猶易之為善也。……變謂之更,亦謂之易;善謂之易,亦謂之更,正古訓之展轉相通。」

⑭姓。《通志·氏族略五》:「氏,《國語》更盈,能虚弓落鴈。」

(二)gèng 《廣韻》古孟切,去映見。陽部。

①副词。
相当于「再」、「复」、「又」。《正字通·攴部》:「㪅(更),再也,复也。」《左傳·僖公五年》:「不臘矣,在此行也,不更舉矣。」王之涣《登鸛鵲樓》:「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紅樓夢》第一百二十回:「雨村聽着却不明白,知是仙機,也不便更問。」
相当于「更加」、「愈」、「越」。《世説新語·規箴》:「王右軍王敬仁許玄度並善,二人亡後,右軍為論議更克。」五代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草,更行更遠還生。」洪仁玕《回港舟中詩》:「船帆如箭鬥狂濤,風力相隨志更豪。」
相当于「岂」。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更,猶豈也。杜甫《春日梓州登樓》:『戰場今始定,移柳更能存。』更一作豈,更與豈相通也。」《水滸全傳》第一百一十回:「此是人之常情,更待多説?」

②连词。
表示让步或假设关系,相当于「纵」、「虽」。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更,甚辭,猶云不論怎樣也;雖也;縱也。」柳永《如魚水》:「更歸去,徧歷鑾坡鳳沼,此景也難忘。」
表示转折关系,相当于「却」、「反而」。《論衡·奇怪》:「儒者稱聖人之生,不因人氣,更禀精于天。」《華陽國志·漢中志》:「衆才八百人,衆萬計,更為所破。」《齊民要術·序》:「人力功力既費,而收穀更少。」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5 20:24: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