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暢 |
释义 | 暢〔畅〕 chàng 《廣韻》丑亮切,去漾徹。陽部。 ①通;达。《玉篇·申部》:「暢,達也;通也。」《廣韻·漾韻》:「暢,通暢,又達也。」《易·坤》:「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孔穎達疏:「有美在於中,必通暢於外。」《史記·秦始皇本紀》:「武威旁暢,振動四極,禽滅六王。」明宋濂《送東陽馬生序》:「譔長書以為贄,辭甚暢達。」 ②长。《集韻·漾韻》:「暢,長也。」《詩·秦風·小戎》:「文茵暢轂,駕我騏馵。」毛傳:「暢轂,長轂也。」朱熹注:「暢,長也。」 ③舒展;表达。《淮南子·人間》:「故交畫不暢,連環不解。」高誘注:「暢,申也。」《文選·宋玉〈神女賦〉》:「交希恩疎,不可盡暢。」李善注:「暢,申也。未可申暢己意也。」《舊唐書·崔仁師傳》:「仁師以運夫逃走不奏,坐免官。既不得志,遂作《體命賦》以暢其情,辭多不載。」 ④充,充实。《禮記·月令》:「(仲冬之月)命之曰暢月。」鄭玄注:「暢,猶充也。」孔穎達疏:「言明此月為充實之月,當使萬物充實不發動也。」陳澔集説:「舊説:暢,充也,言所以不可發泄者,以此月萬物皆充實於内故也。」隋薛道衡《隋高祖文皇帝頌》:「而立功暢洽,不局於形器,懿業遠大,豈盡于揄揚。」 ⑤旺盛。《孟子·滕文公上》:「草木暢茂,禽獸繁殖。」《論衡·道虚》:「案草木之生,動摇者傷而不暢。」 ⑥舒适;欢快。《莊子·則陽》:「舊國舊都,望之暢然。」陸德明釋文:「暢然,喜悦貌。」唐盧仝《走筆追王内丘》:「莫問四肢暢,暫取眉頭開。」《徐霞客遊記·粤西遊日記三》:「西望第三門最上,下即為中門。坐其上,倒樹外垂,環流下湧,較南北門為最暢。」《兒女英雄傳》第三回:「不要過於那個,暢一暢罷。」 ⑦尽情。晋王羲之《蘭亭集序》:「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叙幽情。」元耶律楚材《和黄花老人》:「悠然把菊見南山,暢飲東籬醉重九。」 ⑧副词。表示程度,相当于「甚」、「极」。金董解元《西廂記諸宫調》卷七:「青衫忒離俗,裁得暢可體。」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一本第四折:「暢懊惱,響鐺鐺雲板敲。」王季思校注:「暢,極甚之意。」明孟稱舜《桃花人面》:「一路行來,正是不暖不寒天氣,半村半郭人家,暢好風景也呵!」 ⑨琴曲名。《文選·枚乘〈七發〉》:「使師堂操《暢》,伯子牙為之歌。」李善注:「《琴道》曰:『堯暢達,則兼善天下,無不通暢,故謂之《暢》。」《風俗通·琴》:「其道行和樂而作者,命其曲曰《暢》。暢者,言其道之美暢。」 ⑩通「鬯」。香草,也指用它酿的酒,古代多用以祭祀。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壯部》:「畼(暢),叚借為鬯。」《禮記·雜記上》:「暢,臼以椈,杵以梧。」孔穎達疏:「暢謂鬱鬯也。」陸德明釋文作「鬯」,云「本亦作暢。」阮元校勘記:「鬯、暢古通用。《爾雅》注引此文正作鬯。」《大戴禮記·夏小正》:「初歲祭耒,始用暢也,其用初云爾。暢也者,終歲之用祭也。」《論衡·恢國》:「成王之時,越裳獻雉,倭人貢暢。」 ⑪通「觴(shāng)」。斟酒自饮。《史記·刺客列傳》:「嚴仲子……具酒自暢聶政母前。酒酣,嚴仲子奉黄金百溢,前為聶政母壽。」司馬貞索隱:「《戰國策》作觴,近為得也。」 ⑫姓。《廣韻·漾韻》:「暢,姓。」《通志·氏族略五》:「暢氏,《陳留風俗傳》有暢氏,不詳所出。齊有暢惠明撰《論語義》十卷。宋暢适、暢彦雄登科,並河中人;暢鉤,河南人。」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