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㬜,進也。日出萬物進。从日,从臸。」段玉裁注:「臸者到也。以日出而作會意,隸作晋。」杨树达《釋晋》:「晋字上象二矢,下為插矢之器」,「二矢插器,其義為箭」,「自小篆變二矢之形為臸,變器形為日,形與義略不相關,于是説字者遂不得其正解」。按:此字旧字形作「晉」。

jìn 《廣韻》即刃切,去震精。真部

①进。如:晋京;晋谒。《爾雅·釋詁下》:「晋,進也。」《説文·日部》:「㬜(晋),進也。日出萬物進。」《易·晋》:「彖曰:晋,進也,明出地上,順而麗乎大明,柔進而上行。」孔穎達疏:「晋,進也者,从今釋古,古之晋字,即以進長為義,恐後世不曉,故以進釋之。」《文選·班固〈幽通賦〉》:「盍孟晋以迨羣兮,辰倏忽其不再。」李善注引曹大家曰:「孟,勉也;晋,進也。」《清史稿·樂志四》:「貽謀賴聖慈,獻壽晋瑶卮。」柳亚子《追忆张秋石女士》「枕上思潮悔饮茶」自注:「昨赴嘉年华会,晋咖啡一杯,遂不成梦。」

②升。如:晋级。《清史稿·桂中行傳》:「以功晋知府。」

③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坤下离上。《易·晋》:「晋,康侯用錫馬蕃庶,晝日三接。」孔穎達疏:「晋者,卦名也……此卦明臣之昇進,故謂之晋。」

④内,里面。《韓非子·外儲説左下》:「孟獻伯,……食不二味,坐不重席,晋無衣帛之妾,居不粟馬,出不從車。」陈奇猷集釋:「晋無衣帛之妾,猶言内無衣帛之妾。」三國嵇康《養生論》:「頸處險而癭,齒居晋而黄。」

⑤按;抑止。《周禮·夏官·田僕》:「凡田,王提馬而走,諸侯晋,大夫馳。」鄭玄注:「晋,猶抑也……皆止奔也。」

⑥俯,低。《尚書大傳》卷四:「(伯禽康叔)見橋木高而仰,梓木晋而俯,反以告商子商子曰:『橋者父道也,梓者子道也。』」鄭玄注:「晋,肅貌。」

⑦通「搢」。插。《周禮·春官·典瑞》:「王晋大圭,執鎮圭。」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晋,讀為搢紳之搢,謂插入紳帶之間若帶劒也。」

⑧通「鐏(zūn)」。戈柄下端圆锥形的金属套,可以插入地中。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坤部》:「晋,叚借為鐏。」《周禮·考工記·廬人》:「參分其圍,去一以為晋圍。」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晋,謂矛戟下銅鐏也。」

⑨通「箭(jiàn)」。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日部》:「晋,《禮》古文、《周禮》故書皆叚晋為箭。」《儀禮·大射》「用錫若絺,綴諸箭蓋」鄭玄注:「古文『箭』為『晋』。」《周禮·夏官·職方氏》「東南曰揚州……其利金錫竹箭」鄭玄注:「故書『箭』為『晋』。杜子春曰:『晋當為箭,書亦或為箭。』」

⑩古国名。周成王封弟叔虞叔虞燮父改国号为春秋时据有今山西省大部与河北省西南地区,地跨黄河两岸。后被其大夫所分而亡。《文獻通考·封建考》:「唐叔虞周武王子,成王弟。成王叔虞……凡三十八傳,而所分。」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一》:「,今自山西平陽太原以東至直隷廣平大名之閒,皆分也。」

⑪朝代名。
司马炎称帝,国号,都洛阳,史称西晋(公元265—316年),共四帝,为前赵所灭。
司马睿即位建康,保有南之地,史称东晋(公元317—420年),共十一帝,为刘裕所取代。
五代时,石敬瑭后唐称帝,国号,都洛阳,史称后晋(公元936—946年)。

⑫水名。源出山西省太原市西南悬瓮山,分北、中、南三渠,东流入汾河。《集韻·綫韻》:「晋,水名。」《淮南子·墬形》:「龍山。」高誘注:「龍山晋陽之西北,晋水所出,東入。」

⑬地名。山西省的简称。因春秋晋国在此建国而得名。

⑭姓。《通志·氏族略二》:「氏,大夏之墟也。之所都平陽,其國曰。及叔虞封於,其子燮父嗣封改為,以其地有晋水故也。」按:战国晋鄙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27: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