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纪〕

《説文》:「紀,絲别也。从糸,己聲。」朱駿聲通訓定聲:「此後出字,己為十幹,借義所專,因又製此加糸傍也。」按:金文紀作己,不从糸。

(一)jì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之部。

①丝缕的头绪。《方言》卷十:「緤、末、紀,緒也。南皆曰緤。或曰端,或曰紀,或曰末,皆轉語也。」《説文·糸部》:「紀,絲别也。」王筠句讀:「紀者,端緒之謂也。」《墨子·尚同上》:「譬若絲縷之有紀,罔罟之有綱。」《淮南子·泰族》:「繭之性為絲,然非得工女煮以熱湯而抽其統紀,則不能成絲。」引申为事物的头绪、开端。《列子·湯問》:「物之終始,初無極已;始或為終,終或為始,惡知其紀。」

②要领;纲领。《吕氏春秋·論威》:「義也者,萬事之紀也。」《禮記·樂記》:「故樂者,天地之命,中和之紀,人情之所不能免也。」鄭玄注:「紀,總要之名也。」《素問·脈要精微論》:「微妙在脈,不可不察,察之有紀,從陰陽始。」張隱菴集注:「紀,綱也。察脈之綱領,當從陰陽始。」

③量词。古代丝束量名。《西京雜記》卷五:「五絲為䌰,倍䌰為升,倍升為𥿮,倍𥿮為紀。」

④治理。《廣韻·止韻》:「紀,理也。」《詩·大雅·棫樸》:「勉勉我王,綱紀四方。」鄭玄箋:「張之為綱,理之為紀。」《穀梁傳·莊公二十二年》:「災紀也。」范寧集解:「災謂罪惡。紀,治理也。有罪當治理之。」《國語·周語上》:「則徧誡百姓,紀農協功。」韋昭注:「紀,謂綜理也。」又经营,料理。陶潛《移居二首》之二:「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方苞《金陵近支二節婦傳》:「才不足以紀衣食,持門户。」

⑤法度;准则。《書·胤征》:「俶擾天紀,遐棄厥司。」傳:「紀謂時日司所主也。」《禮記·禮運》:「禮義以為紀。」孔穎達疏:「紀,綱紀也。」劉禹錫《天論下》:「用天之利,立人之紀。」

⑥规律。司馬遷《報任少卿書》:「稽其成敗興壞之紀。」《文選·陸倕〈新刻漏銘〉》:「孟陬殄滅,攝提無紀。」李善注:「《漢書》曰:『攝提失方。』《音義》曰:『正月為孟陬,歷紀廢絶。』」

⑦纪律。如:军纪;风纪。《後漢書·鄧禹傳》:「(三輔)百姓不知所歸。聞乘勝獨尅而師行有紀,皆望風相攜負以迎軍。」李賢注:「紀,綱紀也。言有條貫而不殘暴。」《元史·巴而术阿而忒的斤傳》:「紀律嚴明,所向克捷。」顧炎武《天下郡國利病書·廣東七·峒獠》:「惟葛皓用兵有紀,淑慝詳明,民多賴之。」

⑧岁、月、日、星辰、历数为五纪。《書·洪範》:「五紀:一曰歲,二曰月,三曰日,四曰星辰,五曰厤數。」孔穎達疏:「凡此五者,皆所以紀天時,故謂之五紀也。」《文選·張衡〈思玄賦〉》:「察二紀五緯之綢繆遹皇。」李善注引舊注:「二紀,日月也。五緯,五星也。」

⑨古代纪年月的单位。
十二年为一纪。《書·畢命》:「既歷三紀,世變風移。」傳:「十二年曰紀。」《國語·晋語四》:「蓄力一紀,可以遠矣。」韋昭注:「十二年歲星一周為一紀。」南朝謝靈運《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發都》:「從來漸二紀,始得傍歸路。」
一千五百二十年为一纪。古历法以十九年为章,四章为蔀,二十蔀为纪,三纪为元。《新唐書·曆志二》:「古曆有章、蔀,有元、紀,有日分、度分,參差不齊。」
一千五百年为一纪。《史記·天官書》:「夫天運,三十歲一小變,百年中變,五百載大變;三大變一紀,三紀而大備。」
二十五个月为一纪。《淮南子·時則》:「脩邊境,完要塞,絶蹊徑,飾喪紀。」高誘注:「紀,數也。二十五月之數也。」
三百天为一纪。《抱朴子·内篇·微旨》:「竈神亦上天白人罪狀,大者奪紀,紀者三百日也。」

⑩世,代。《文選·班固〈幽通賦〉》:「皇十紀而鴻漸兮,有羽儀於上京。」李善注引應劭曰:「紀,世也。」史岑《出師頌》:「歷紀十二,天命中易。」

⑪年岁。三國曹植《五遊詠》:「服食享遐紀,延壽保無疆。」南朝謝靈運《山居賦》:「爰暨山樓,彌歷年紀。」

⑫日月会合处。《廣韻·止韻》:「紀,會也。」《禮記·月令》:「(季冬之月)月窮于紀。」鄭玄箋:「紀,會也。」《吕氏春秋·季冬》:「(季冬之月)日窮于次,月窮于紀。」高誘注:「月遇日相合為紀,月終紀,光盡而復生曰朔,故曰月窮於紀。」

⑬旧史书体裁之一,记述帝王生平事迹。如:《史記·秦始皇本紀》;《漢書·武帝紀第六》;《新唐書·本紀第一·高祖》。

⑭中医称横行的脉络叫纪。《素問·皮部論》:「脈有經紀。」張隱菴集注:「經,徑也;紀,維也。言脈絡有徑之經,横之維也。」

⑮终,止。《廣韻·止韻》:「紀,極也。」《國語·周語上》:「若國亡,不過十年,數之紀也。」韋昭注:「數起於一,終於十,十則更,故曰紀也。」《史記·秦始皇本紀》:「數以六為紀,符、法冠皆六寸,而輿六尺,六尺為步,乘六馬。」《新唐書·王縉傳》:「幸其去,則横加錫與,不知紀極。」

⑯事。《廣韻·止韻》:「紀,事也。」《周禮·天官·庖人》:「(庖人)共喪紀之羞庶。」鄭玄注:「喪事之祭,謂虞袝也。」《禮記·文王世子》:「喪紀以服之輕重為序,不奪人親也。」鄭玄注:「紀,猶事也。」

⑰节制。《吕氏春秋·本味》:「五味三材,九沸九變,火為之紀。」高誘注:「紀猶節也,品味待火然後成,故曰火為之節。」

⑱地质年代与分期的第三级,纪以上为代,如中生代分为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跟纪相应的地层系统分类单位叫作系。

⑲旧时泛称仆役为「纪纲」,也称「纪」。《左傳·僖公二十四年》:「伯送衛於三千人,實紀綱之僕。」孔穎達疏:「與人為紀綱,謂為之首領主帥也。」《南史·顧覬之傳附顧憲之》:「其家人絶滅者,憲之出公禄使紀綱營護之。」《紅樓夢》第一百一十四回:「弟即修(字)數行,煩尊紀帶去,便感激不盡了。」

⑳通「記」。记载。《釋名·釋言語》:「紀,記也,記識之也。」畢沅疏證引葉德炯曰:「紀、記二字古通。」《左傳·桓公二年》:「文物以紀之,聲明以發之。」《列子·楊朱》:「太古至于今日,年數固不可勝紀。」《宋史·沈括傳》:「又紀平日與賓客言者為《筆談》,多載朝廷故實,耆舊出處,傳於世。」洪仁玕等《戒浮文巧言諭》:「照得文以紀實,浮文所在必删。」又笔记、记录。《徐霞客遊記·滇遊日記十一》:「余從之,坐欄上作紀。」

㉑古国名。姓,春秋时为所灭,故城在今山东省寿光市东南。《集韻·止韻》:「紀,國名。」《左傳·隱公元年》:「八月,人伐。」杜預注:「紀國,在東莞劇縣。」《史記·齊太公世家》:「八年,伐遷去其邑。」

(二)jǐ 《廣韻》居理切,上止見。

姓。《廣韻·止韻》:「紀,姓。」《通志·氏族略二》:「氏,炎帝之後,侯爵姓,四年滅之。」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5: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