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𥻆(粟),嘉穀實也。从𠧪,从米。孔子曰:『粟之為言續也。』𥾄,籀文𥻆。」

sù 《廣韻》相玉切,入燭心。屋部。

①古代泛指谷类。《説文·𠧪部》:「𥻆(粟),嘉穀實也。」段玉裁注:「古者民食莫重於禾黍,故謂之嘉穀。穀者,百穀之總名……嘉穀之實曰粟,粟之皮曰穅,中曰米。」《書·武成》:「散鹿臺之財,發鉅橋之粟。」韓愈《赴江陵途中寄贈王李李三學士》:「持男易斗粟,掉臂莫肯酬。」譚嗣同《仁學》二十:「寧使粟紅貫朽,珍異腐敗,終不以分於人。」

②粟谷。今北方通称「谷子」,去皮后叫小米。羅願《爾雅翼·釋草一·粱》:「古不以粟為穀之名,但米之有孚殻者皆稱粟,今人以穀之最細而圓者為粟,則粱是其類。」《本草綱目·穀部·粟》:「粟,即粱也。穗大而毛長粒粗者為粱,穗小而毛短粒細者為粟。」鼂錯《論貴粟疏》:「粟米布帛生於地,長於時,聚於力,非可一時成也。」李賀《長歌續短歌》:「渴飲壺中酒,飢拔隴頭粟。」楊萬里《舟中小雨》:「漠漠輕寒粟脱膚,酴釀半落牡丹初。」

③颗粒如粟状的东西。《山海經·南山經》:「(英水)西南流注於赤水,其中多白玉,多丹粟。」郭璞注:「細丹沙如粟也。」

④俸禄。《廣雅·釋詁四》:「𥻆(粟),禄也。」《史記·伯夷列傳》:「武王已平亂,天下宗,而伯夷叔齊恥之,義不食粟,隱於首陽山,采薇而食之。」殷仲文《解尚書表》:「退不能辭粟首陽,拂衣高謝。」韓愈《進學解》:「月費俸錢,歲靡廪粟。」

⑤皮肤因受冷或因恐惧而起的小疙瘩,俗称鸡皮疙瘩。《趙飛燕外傳》:「(飛燕)體温舒,亡疹粟。」陸游《雪後苦寒行饒撫道中有感》:「重裘猶粟膚,連酌無騂顔。」鲁迅《呐喊·阿Q正传》:「阿Q坐了一会,皮肤有些起粟,他觉得冷了。」

⑥古代度量单位名。
长度单位。《淮南子·天文》:「律之數十二,故十二蔈而當一粟,十二粟而當一寸。」
容量单位。《孫子算經》卷上:「量之所起,起於粟。六粟為一圭,十圭為一撮,十撮為一抄,十抄為一勺,十勺為一合。」

⑦姓。《廣韻·燭韻》:「粟,姓,袁紹魏郡太守粟舉。」《通志·氏族略四》:「氏,有治粟都尉,因以為氏。《魏志》袁紹魏郡太守粟舉。今嶺南多此姓。登科粟彭年定州人。」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7/17 20:1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