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鄉 |
释义 | 鄉〔乡〕 《説文》:「鄉,國離邑,民所封鄉也。嗇夫别治,封圻之内六鄉,六鄉治之。从𨛜,皀聲。」姚文田嚴可均校議:「《集韻·十陽》、《類篇》引作六鄉六卿治之,與《周禮》合。今此『六鄉治之』沿宋本之誤也。」杨宽《古史新探》:「『鄉』和『饗』原本是一字……整个字像兩人相向對坐,共食一簋的情况。其本義應為鄉人共食。」「鄉邑的稱『鄉』……實是取義於共食。」「是用來指自己那些共同飲食的氏族聚落的。」「在金文中『鄉』和『卿』的寫法無區别,本是一字。」「『卿』原是共同飲食的氏族聚落中『鄉老』的稱謂,因代表一鄉而得名。進入階級社會後,『卿』便成為『鄉』的長官的名稱。」 (一)xiāng 《廣韻》許良切,平陽曉。陽部。 ①基层行政区划名,后指县以下的农村基层行政单位。 ②乡村,泛指城市以外的地区。如:四乡;下乡。《史記·平準書》:「或至兼并豪黨之徒以武斷於鄉曲。」鲁迅《且介亭杂文·不知肉味和不知水味》:「不过因此也可见时势究竟有些不同了,纵使『扩大音量』,终于还扩不到乡间。」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这样,城乡人民都会感到高兴。」 ③出生地、家乡或祖籍。《左傳·莊公十年》:「公將戰,曹劌請見。其鄉人曰:肉食者謀之,又何間焉?」唐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宋蘇軾《蝶戀花·京口得鄉書》:「一紙鄉書來萬里,問我何年,真箇成歸計。」鲁迅《书信·致曹靖华(一九三六年四月二十三日)》:「霁野回国了,昨天见过。但他说也许要回乡一看。」 ④处所;地区。《詩·小雅·采芑》:「薄言采芑,于彼新田,于此中鄉。」毛傳:「鄉,所也。」陳奂傳疏:「所,猶處也。」漢曹操《却東西門行》:「鴻雁出塞北,乃在無人鄉。」唐陳子昂《麈尾賦》:「始居幽山之藪,食乎豐草之鄉。」 ⑤指某种境界或状态。唐聶夷中《飲酒樂》:「安得阮步兵,同入醉鄉遊。」宋陳與義《後三日再賦》:「不奈長安小車得,睡鄉深處作奔雷。」《紅樓夢》第二十四回:「(倪二)已在醉鄉,不料賈芸碰了他,就要動手。」 ⑥喻辈类。《禮記·緇衣》:「故君子之朋友有鄉,其惡有方。」鄭玄注:「鄉、方,喻輩類也。」孔穎達疏:「言君子所親朋友及所惡之人皆有輩類,言君子善者則為朋友也。」 ⑦本经之气位。《素問·陰陽應象大論》:「各守其鄉。」王冰注:「鄉,謂本經之氣位。」 ⑧香。《荀子·榮辱》:「亦呥呥而噍,鄉鄉而飽已矣。」楊倞注:「鄉鄉,趨飲食貌。」王先謙集解:「楊讀鄉為向,故訓為趨食貌。但呥呥是噍貌,則鄉鄉當是飽貌。若解為趨食貌,文義不一律。且趨飲食反在噍嚼之後,未免倒置,楊説非也。鄉當為薌之渻。薌亦香字也。重言之則曰鄉鄉,猶美之為美美。」 ⑨古代乡大夫的略称。《儀禮·鄉飲酒禮》:「記,鄉朝服而謀賔介。」鄭玄注:「鄉,鄉人,謂鄉大夫也。」賈公彦疏:「以鄉大夫為主人,故知鄉大夫。」 ⑩乡饮酒礼的略称。《荀子·樂論》:「吾觀於鄉而知王道之易易也。」《禮記·王制》:「元日,習射,上功;習鄉,上齒。」鄭玄注:「鄉,謂飲酒也。」 ⑪姓。《通志·氏族略五》:「鄉氏,見《姓苑》,無定望。」 (二)xiǎng 《古今韻會舉要》許兩切。 ①救。《廣雅·釋言》:「鄉,救也。」 ②通「響」。回声。《正字通·邑部》:「鄉,與響通。」《漢書·天文志》:「猶景(影)之象形,鄉之應聲。」顔師古注:「鄉,讀曰響。」又《嚴助傳》:「故遣兩將屯於境上,震威武,揚聲鄉。」 ③通「享」。享受。《墨子·尚賢中》:「以上事天,則天鄉其德。」孫詒讓閒詁:「鄉當讀為享。《明鬼》下篇云:『帝享女明德。』」《漢書·文帝紀》:「夫以朕之不德,而專鄉獨美其福,百姓不與焉,是重吾不德也。」按:《史記·孝文本紀》作「享」。 (三)xiàng 《集韻》許亮切,去漾曉。陽部。 ①方向;方位。也作「嚮(向)」。《荀子·成相》:「武王怒,師牧野。紂卒易鄉,啟乃下。」楊倞注:「易鄉,回面也,謂前徒倒戈攻于後……鄉,讀為向。」《韓非子·内儲説上》:「夫矢來有鄉,則積鐵以備一鄉;矢來無鄉,則為鐵室以盡備之。」陈奇猷校注:「鄉即古嚮字,今作向。」 ②面向;朝着。也作「向」。《集韻·漾韻》:「鄉,面也。或作向。」《左傳·僖公三十三年》:「秦伯素服郊次,鄉師而哭。」《漢書·張良傳》:「雒陽東有成皋,西有殽黽,背河鄉雒,其固亦足恃。」严复《救亡决论》:「乡壁虚造,顺非而泽。」 ③趋向。《國語·周語上》:「明利害之鄉。」韋昭注:「鄉,方也。」《淮南子·原道》:「觀其所積,以知禍福之鄉。」《漢書·成帝紀》:「問者,民彌惰怠,鄉本者少,趨末者衆,將何以矯之?」 ④景仰;向往。《孟子·告子下》:「君不鄉道,不致於仁,而求富之,是富桀也。」朱熹註:「鄉與向同。」《吕氏春秋·音初》:「故君子反道以修德,正德以出樂,和樂以成順,樂和而民鄉方矣。」高誘注:「鄉,仰。」宋王明清《揮麈前録》卷一:「太宗鄉儒學,下詔搜訪民間,以開元四部為目。」 ⑤窗户。《儀禮·士虞禮》:「祝從,啟牖鄉如初。」鄭玄注:「鄉,牖一名也。」賈公彦疏:「云鄉牖一名也者,鄭意蓋謂牖一名鄉,一物二名,非謂室北别有牖也。」《禮記·明堂位》:「復廟,重檐,刮楹,達鄉。」鄭玄注:「鄉,牖屬,謂夾户䆫也。每室八䆫為四達。」 ⑥殿堂前两阶之间。《爾雅·釋宫》:「兩階間謂之鄉。」郭璞注:「人君南鄉當階間。」郝懿行義疏:「兩階者,堂之東西階也。人君嚮明而治,當兩階間而南鄉,因謂之鄉。」 ⑦从前;往时。《荀子·正論》:「天下厭然與鄉無以異也。」《史記·游俠列傳》:「此乃鄉者朱家之羞也。」《宋史·范仲淹傳》:「臣鄉論蓋國家事,於夷簡無憾也。」 ⑧副词。杨树达《詞詮》:「鄉,時間副詞。」 ⑨连词。表示假设,相当于「如果」。《漢書·五行志下》:「鄉亡桓公,星遂至地,中國其良絶矣。」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