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鄂,江夏縣。从邑,㖾聲。」

è 《廣韻》五各切,入鐸疑。鐸部。

①古县名。
故治在今湖北省鄂州市。《説文·邑部》:「鄂,江夏縣。」段玉裁注:「今湖北武昌府武昌縣縣西南二里故鄂城是也。江夏鄂縣。」王筠句讀:「此則《太康地記》所謂東鄂也。《水經注·江水下》引《世本》:『熊渠封其中子鄂王。』《輿地記》孫權改為武昌。」《史記·楚世家》:「熊渠甚得間民和,乃興兵伐楊粤,至於。」張守節正義引劉伯莊云:「()地名,在之西,後徙。今東鄂州是也。」《三國志·吴志·吴主傳》:「公安,改名武昌。」
置,南朝省,故治在今河南省南阳市南。《玉篇·邑部》:「鄂,南陽西鄂縣叔虞封也。」《漢書·地理志上》:「南陽郡西鄂縣。」顔師古注引應劭曰:「江夏故加西。」又北魏置,北周废。故治在今河南省南召县南。

②古国名。在今河南省沁阳市邘台镇。《史記·殷本紀》:「以西伯昌九侯鄂侯為三公。」

③古邑名。春秋别邑。在今山西省乡宁县。《左傳·隱公六年》:「九宗、五正、頃父之子嘉父晋侯,納諸。」杜預注:「别邑。」江永《春秋地理考實》:「今按:《史記·晋世家》注引《世本》云:『(叔虞)居。』宋忠曰:『地今在大夏。』張守節正義曰:《括地志》云:『故鄂城慈州昌寧縣東二里,與絳州夏縣相近,故云在大夏。』慈州今為吉州昌寧今為鄉寧縣,在平陽府太平縣之西,吉州之東南,近黄河也。」

湖北省的简称。因湖北省会武昌,古代称鄂州而得名。毛泽东《蝶恋花》:「百万工农齐踊跃,席卷江西直捣。」

⑤同「堮」。边际。《説文·土部》「垠,地垠咢也」段玉裁注:「古者邊畍謂之垠咢。咢作鄂者,皆叚借字;或作堮者,異體也。」《漢書·揚雄傳上》:「紛被麗其亡鄂。」顔師古注:「鄂,垠也。」徐幹《齊都賦》:「南顧無垠,北顧無鄂。」徐光啓《治曆疏稿二》:「月食不能定其分秒之限,然二體離合之際,鄞鄂著明。」

⑥捕兽器具。《集韻·陌韻》:「鄂,柞鄂,取獸阱中木。」《國語·魯語上》:「設穽鄂。」韋昭注:「鄂,柞格,所以誤獸也。」

⑦额,眉上发下的部分。《釋名·釋形體》:「額,鄂也,有垠鄂也,故幽州人則謂之鄂也。」

⑧通「愕」。惊愕。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鄂,叚借為遌(愕)。」《漢書·霍光傳》:「羣臣皆驚鄂失色。」顔師古注:「凡言鄂者,皆謂阻礙不依順也。後字作愕,其義亦同。」王明清《揮麈後録》卷二:「徽宗幸其所,視之,甫入即返,驚鄂默然。」

⑨通「諤」。直言。《正字通·邑部》:「鄂,與諤同。」《禮記·坊記》「微諫不倦」鄭玄注:「子於父母尚和順,不用鄂鄂。」陸德明釋文:「鄂本又作諤。」《大戴禮記·曾子立事》:「是故君子出言以鄂鄂。」盧辯注:「鄂鄂,辨厲也。」《綏民校尉熊君碑》:「臨朝謇鄂。」《文選·馬融〈長笛賦〉》:「蒯聵能退敵,不占成節鄂。」李善注引《字林》曰:「鄂,直言也。」

⑩通「萼」。花托。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鄂,字亦作萼。」《詩·小雅·常棣》:「常棣之華,鄂不韡韡。」鄭玄箋:「承華者曰鄂。」按:大徐本《説文·𠌶部》「𩏬」下引《詩》作「萼」。

⑪姓。《廣韻·鐸韻》:「鄂,姓。」《通志·氏族略三》:「氏,姓,鄂侯之後,以居於鄂邑,故支庶以為氏焉。初功臣安平侯鄂千秋人,又巴郡蠻七姓,鄂其一也,望出武昌焉。」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9: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