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部 |
释义 | 部 《説文》:「部,天水狄部。从邑,咅聲。」徐鍇繫傳:「部,屬也。部之言簿也,分簿之也。」 (一)bù 《廣韻》裴古切,上姥並。侯部。 ①汉地名。约在今甘肃省天水市市区、清水县、秦安县、两当县、礼县、徽县一带。《説文·邑部》:「部,天水狄部。」段玉裁注:「《地理志》天水無狄部,未詳。顧氏祖禹曰:『漢天水郡,今陝西鞏昌府以東秦州之境是其地。』」 ②总领;统率。《集韻·姥韻》:「部,總也。」《史記·項羽本紀》:「漢王部五諸侯兵,凡五十六萬人,東伐楚。」《宋史·韓世忠傳》:「世忠獨部敢死士殊死鬪,敵稍却。」 ③安排;布置。《史記·淮陰侯列傳》:「欲發以襲吕后、太子,部署已定。」《漢書·高帝紀上》:「部署諸將。」《續資治通鑑·宋太宗太平興國四年》:「壬申,部分諸將攻城。」 ④管;管辖。晋陶潛《晋故征西大將軍長史孟府君傳》:「辟君部廬陵從事。」《後漢書·橋玄傳》:「玄謁(周)景,因伏地言陳相羊昌罪惡。乞為部陳從事,窮案其姦。」唐柳宗元《嶺南節度饗軍堂記》:「唐制,嶺南為五府,府部州以十數。」 ⑤分。《玉篇·邑部》:「部,分判也。」《集韻·姥韻》:「部,分也。」《荀子·王霸》:「如是,則夫名聲之部發於天地之間也。」楊倞注:「部當為剖,謂開發也。」 ⑥古代军事编制单位,后泛指军队。《廣韻·姥韻》:「部,部伍,又部曲。」《墨子·號令》:「城上吏卒養,皆為舍道内各當其隔部。」孫詒讓閒詁:「《太白陰經》:司馬穰苴云,五人為伍,二伍為部。部,隊也。」《史記·匈奴列傳》:「漢將軍王恢部出代擊胡輜重。」《文選·揚雄〈羽獵賦〉》:「移圍徙陣,浸淫蹵部。」李善注:「部,軍之部伍也。」 ⑦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名。 ⑧旧时按察区域名,亦即谓分部按察。《漢書·尹翁歸傳》:「河東二十八縣,分為兩部。閎孺部汾北,翁歸部汾南。」 ⑨部门。某些机关的名称或机关企业中按业务而分的单位。如:外交部;编辑部。《廣韻·厚韻》:「部,署也。」《後漢書·馬融傳》:「召還郎署,復在講部。」《樂府詩集·雜曲歌辭·焦仲卿妻》:「還部白府君:『下官奉使命,言談大有緣。』」《清史稿·文宗紀》:「詔切責之,下部議處。」又指军队的领导机构或其所在地。如:连部;司令部。 ⑩界。《集韻·𠪋韻》:「部,界也。」《山海經·西山經》:「司天之九部。」郭璞注:「主九域之部界。」《史記·曆書》:「分其天部。」裴駰集解引《漢書音義》曰:「謂分部二十八宿為距度。」 ⑪部落,由若干血缘相近的氏族结合而成的集体。《後漢書·南匈奴傳》:「八部大人共議立比為呼韓邪單于。」《晋書·慕容廆載記》:「曾祖莫護跋,魏初率其諸部入居遼西。」《遼史·營衛志中》:「部落曰部,氏族曰族。」 ⑫门类;类别。多指书籍、文章等的分类。漢許慎《説文解字叙》:「分别部居,不相雜廁。」《晋書·李充傳》:「于時典籍混亂。充删除煩重,以類相從,分為四部,甚有條貫,秘閣以為永制。」鲁迅《坟·文化偏至论》:「如诗歌说部之所记述,每以骄蹇不逊者为全局之主人。」又编入某部类。清章學誠《校讐通義·漢志諸子第十四》:「桓寬《鹽鐵論》六十篇部於儒家,此亦良允。」 ⑬部位;部分。如:上部;中部;内部;外部。《素問·陰陽類論》:「一陽為游部。」王冰注:「部,謂身形部分也。」 ⑭星名,即北斗七星的摇光。《晋書·天文志》:「石氏曰……七曰部星,亦曰應星,主兵。」 ⑮盖斗。《周禮·考工記·輪人》:「信(申)其桯圍以為部廣,部廣六寸。」鄭玄注引鄭司農云:「部,蓋斗也。」孫詒讓正義:「謂蓋頭之斗部,即柎之借字。」《遼史·禮志五》:「賜公主青幰車二,螭頭、蓋部皆飾以銀。」 ⑯量词。用于影片、书籍等。如:一部电影。《魏書·劉昶傳》:「高祖親餞之,命百僚賦詩贈昶,又以其《文集》一部賜昶。」《儒林外史》第四十二回:「門下鮑廷璽謹具喜燭雙輝,梨園一部,叩賀。」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题〈芥子园画谱〉三集赠许广平》:「然原刻难得,翻本亦无胜于此者,因致一部,以赠广平。」 ⑰通「棓」。大杖。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部,叚借為棓。」《淮南子·説山》:「羿死,桃部不給射;慶忌死,劍鋒不給縛。」莊逵吉按:「桃部即桃棓。《詮言訓》注云,桃棓,大杖,以桃木為之。」 (二)pǒu 《廣韻》蒲口切,上厚並。侯部。 ①阜,土山。《風俗通·山澤》:「部者,阜之類也。今齊魯之間,田中少高卬,名之為部矣。」 ②通「踣(bó)」。仆倒。《墨子·旗幟》:「寇卻解,輒部幟如進數。」王念孫雜志引王引之云:「部讀為踣,謂仆其識也。《周官·大司馬》『弊旗』鄭玄曰:『弊,仆也。』仆、踣、部古字通。」《馬王堆漢墓帛書·十六經·正亂》:「累而高之,部(踣)而弗救也。」 ③姓。《廣韻·厚韻》:「部,姓。出《姓苑》。」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