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字 | 遷 |
| 释义 | 遷〔迁〕 《説文》:「遷,登也。从辵,𠨧聲。拪,古文遷从手、西。」商承祚《〈説文〉中之古文考》:「(徐)鍇本(古文)作拪是也。譌為西之古文。」 qiān 《廣韻》七然切,平仙清。元部。 ①登,向上移。《説文·辵部》:「遷,登也。」《廣韻·仙韻》:「遷,去下之高也。」《詩·小雅·伐木》:「出自幽谷,遷于喬木。」鄭玄箋:「謂鄉時之鳥,出從深谷,今移處高木。」唐李嶠《詠鶯》:「寫囀清絃裏,遷喬暗木中。」 ②徙居,移换所在地。《爾雅·釋詁下》:「遷,徙也。」《書·盤庚上》:「盤庚五遷,將治亳殷。」孔傳:「自湯至盤庚凡五遷都。」唐杜甫《移居夔州作》:「伏枕雲安縣,遷居白帝城。」鲁迅《坟·摩罗诗力说》:「吾若迁居殖民地,当为其长,尽吾陇亩,为帝植麻,以之成一苍色巨索,织以银丝,俾阿尔洛夫(杀彼得三世者)得之,可缳俄帝颈也。」 ③移,搬动。《廣雅·釋言》:「遷,移也。」《詩·衛風·氓》:「以爾車來,以我賄遷。」毛傳:「遷,徙也。」《文選·張衡〈西京賦〉》:「五都貨殖,既遷既引。」李善注:「遷謂徙之於彼,引謂納之於此。」鲁迅《坟·科学史教篇》:「交通贸迁,利于前时,虽高山大川,无足沮核。」 ④变更;变动。《玉篇·辵部》:「遷,易也。」《龍龕手鑑·辵部》:「遷,變也。」《左傳·昭公五年》:「吾子為國政,未改禮而又遷之。」杜預注:「遷,易也。」《禮記·大傳》:「有百世不遷之宗,有五世則遷之宗。」鄭玄注:「遷,猶變易也。」《文選·陸機〈文賦〉》:「其為物也多姿,其為體也屢遷。」李善注:「文非一則,故曰屢遷。」唐盧照鄰《釋疾文》:「四時兮代謝,萬物兮遷化。」 ⑤离开;避开。《玉篇·辵部》:「遷,去也。」《詩·小雅·巷伯》:「豈不爾受,既其汝遷。」毛傳:「遷,去也。」馬瑞辰通釋:「《廣雅》:『遷,避也。』《一切經音義》引《蒼頡篇》:『避,去也。』傳訓遷為去與避同義。既其女遷,謂終避而辭去也。」 ⑥晋升或调动。《龍龕手鑑·辵部》:「遷,昇也。」《韓非子·定法》:「官爵之遷與斬首之功相稱也。」《史記·屈原賈生列傳》:「孝文帝説之,超遷,一歲中至太中大夫。」三國魏嵇康《與山巨源絶交書》:「間聞足下遷,惕然不喜。」《老殘遊記》第七回:「果能使地方安静,雖無不次之遷,要亦不至於凍餒。」 ⑦流放;放逐。《篇海類編·人事類·辵部》:「遷,謫也。」《書·臯陶謨》:「何憂乎驩兜,何遷乎有苗。」孔傳:「禹言有苗驩兜之徒,甚佞如此,堯畏其亂政,故遷放之。」唐柳宗元《封建論》:「及夫大逆不道,然后掩捕而遷之。」 ⑧贬谪,降职。《漢書·宣元六王傳·淮陽憲王劉欽》:「故事,諸侯王獲罪京師,罪惡輕重,縱不伏誅,必蒙遷削貶黜之罪,未有但已者也。」唐柳宗元《哭連州凌員外司馬》:「出守烏江滸,老遷湟水湄。」宋王闢之《澠水燕談録》卷九:「盧多遜南遷朱崖,逾嶺憇一山店。」 ⑨离散。《國語·晋語二》:「故異德合姓,同德合義,義以道利,利以阜姓,姓利相更,成而不遷。」韋昭注:「遷,離散也。」 ⑩转退。《國語·吴語》:「雖然,彼近其國,有遷;我絶慮,無遷。彼豈能與我行此危事也?」韋昭注:「遷,轉退也。」 ⑪古州名。北周置。治今湖北省房县。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湖廣五·鄖陽府》:「房縣,先主置房陵郡於此,曹丕改置新城郡……西魏改郡為光遷國,縣亦曰光遷縣,後周國廢,改州曰遷州。隋因之,大業初,改州曰房州,尋曰房陵郡,而光遷縣不改。唐武德初,仍曰遷州,貞觀十年,改置房州。」 ⑫姓。《正字通·辵部》:「遷,姓。」 |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