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族,矢鋒也。束之族族也。从㫃,从矢。」

(一)zú 《廣韻》昨木切,入屋從。屋部。

①同「鏃」。
箭头。《説文·㫃部》:「族,矢鋒也。」段玉裁注:「今字用鏃,古字用族。」王筠句讀:「族,《字林》:『箭鏑也。』」
矢轻利。《集韻·屋韻》:「鏃,《説文》:『利也。』或省。」

②丛聚;集合。《爾雅·釋木》:「木族生為灌。」郭璞注:「族,叢。」《廣雅·釋詁三》:「族,聚也。」《莊子·在宥》:「雲氣不待族而雨,草木不待黄而落。」南朝謝朓《歌赤帝》:「族雲蓊鬱温風煽,興雨祁祁黍苗徧。」唐玄宗《䘏緣邊兵士詔》:「族談者苦邊疆之戍役,偶語者傷户口之凋殘。」

③众多。《禮記·祭法》:「大夫立三祀,曰族厲,曰門,曰行。」孔穎達疏:「族,衆也。」《莊子·養生主》:「良庖歲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陸德明釋文:「族庖,司馬云:『族,雜也。』云:『族,衆也。』」《韓非子·喻老》:「有形之類,大必起於小;行久之物,族必起於少。」

④指筋骨交错聚结处。《正字通·方部》:「族,肉骨會湊處。」《莊子·養生主》:「每至于族,吾見其難為,怵然為戒。」郭象注:「交錯聚結為族。」

⑤有血缘关系的亲属合称。《書·堯典》:「克明俊德,以親九族。」陸德明釋文:「上至高祖,下至玄孫,凡九族。」《大戴禮記·保傅》:「三族輔之。」盧辯注:「三族:父族,母族,妻族。」《晋書·孫恩傳》:「孫恩靈秀瑯邪人,孫秀之族也。」

⑥姓氏,表明家族、宗族系统的称号。《左傳·隱公八年》:「無駭卒,羽父請謚與族。公問族於衆仲衆仲對曰:『天子建德,因生以賜姓,胙之土而命之氏。諸侯以字,為諡,因以為族。官有世功,則有官族。邑亦如之。』」《戰國策·秦策二》:「人有與曾子同名族者。」高誘注:「族,姓。」

⑦部族;家兵。《左傳·宣公十二年》:「知莊子以其族反之。」杜預注:「族,家兵。」又《成公十六年》:「以其族夾公行。」《國語·楚語上》:「師可料也,在中軍王族而已。」韋昭注:「族,部屬也。」

⑧后代。《左傳·昭公八年》:「顓頊之族也。」《國語·晋語四》:「之大功在武,天祚將在武族。」韋昭注:「族,嗣也。」

⑨古代百家为一族。《周禮·地官·大司徒》:「四閭為族,使之相葬。」鄭玄注:「閭,二十五家;族,百家。」王安石《上皇帝萬言書》:「其次則比、閭、族、黨之師,亦皆卒、兩、師、旅之帥也。」

⑩民族。如:族;族;斯拉夫族。

⑪品类,种类。《書·堯典》:「帝曰:『吁,咈哉,方命圮族。』」傳:「族,類也。」《淮南子·俶真》:「萬物百族,使各有經紀條貫。」高誘注:「族,類也。」王夫之《張子正蒙注·太和篇》:「露雷霜雪各以其時,動植飛潛各以其族。」

⑫古代的一种刑罚,一人犯罪,刑及其父、母、兄、弟、妻、子等。《書·泰誓》:「罪人以族,官人以世。」傳:「一人有罪,刑及父母兄弟妻子。」《史記·秦始皇本紀》:「以古非今者族。」柳宗元《六逆論》:「胡亥趙高而族李斯,乃滅。」

⑬灭(国),诛戮。《正字通·方部》:「族,滅國亦曰族。」杜牧《阿房宫賦》:「族者,也,非天下也。」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一七六:「虜性嗜殺,將兵所向,族其强壯老弱,略其婦女財寶。」

⑭姓。《萬姓統譜·先韻》:「族,見《姓苑》。」

(二)sǒu 《集韻》先奏切,去候心。

同「嗾」。使狗咬人的声音。《集韻·𠊱韻》:「嗾,《説文》:『使犬聲。』引《春秋傳》『公嗾夫獒』。或省。」

(三)còu 《集韻》千候切,去候清。

〔太族〕也作「太蔟」。音律名。一说蚕蓐。《集韻·𠊱韻》:「蔟,太蔟,律名。蔟,湊也,萬物始大,湊地而出也。一曰蠶蓐。或作族。」《漢書·律曆志上》:「律以統氣類物,一曰黄鐘,二曰太族。」

(四)zòu 《集韻》則候切,去候精。侯部。

通「奏」。音乐的节奏。《集韻·𠊱韻》:「族,樂變也。通作奏。」《荀子·非相》:「是以文久而滅,節族久而絶。」《尚書大傳》卷一:「貢正聲而九族具成。」鄭玄注:「族,當為奏。言諸侯貢其正聲而天子九奏之樂乃具成也。」《漢書·嚴安傳》:「調五聲使有節族,雜五色使有文章。」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6 6:5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