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旃 |
释义 | 旃 《説文》:「旃,旗曲柄也,所以旃表士衆。从㫃,丹聲。《周禮》曰:『通帛為旃。』旜,旃或从亶。」 zhān 《廣韻》諸延切,平仙章。元部。 ①古代赤色、无饰、曲柄的旗子。《爾雅·釋天》:「因章曰旃。」郭璞注:「以帛練為旒,因其文章,不復畫之。」《説文·㫃部》:「旃,旗曲柄也。《周禮》曰:『通帛為旃。』」段玉裁注:「《司常職》文,注云:『通帛謂大赤』從周正色,無飾。,」《左傳·僖公二十八年》:「亡大斾之左旃。」《史記·魏其武安侯列傳》:「前堂羅鍾鼓,立曲旃。」也泛指旌旗。《文選·張衡〈西京賦〉》:「爾乃建戲車,樹脩旃。」李善注引薛綜曰:「旃,謂𣄢也。」唐李白《贈宣城宇文太守兼呈崔侍御》:「良圖掃沙漠,别夢繞旌旃。」 ②表彰。五代馬縞《中華古今注·旌旃》:「旌者,旌也,旌表賢人之德。旃者,善也,以彰善人之德。」《法言·問明》:「舉兹以旃,不亦寶乎?」刘师培補釋:「蓋旃為軍中之標識,引申之即為旌表之義。」 ③代词。表示指称,用于谓语之后。 ④通「氈」。毛织物。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乾部》:「旃,叚借為氈。」《史記·匈奴列傳》:「自君王以下,咸食畜肉,衣其皮革,被旃裘。」《漢書·西域傳下·烏孫國》:「(烏孫公主作歌曰)穹廬為室兮旃為牆,以肉為食兮酪為漿。」严复《原强》:「旃毳肉酪,养生之具。」 ⑤姓。《集韻·㒨韻》:「旃,姓。」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