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斟,勺也。从斗,甚聲。」

zhēn 《廣韻》職深切,平侵章。侵部。

①用勺子舀取。后通指用壶倒(酒或茶)。《説文·斗部》:「斟,勺也。」段玉裁注:「《玉篇》、《廣韻》作酌。以盛酒行觴為酌,則水漿不曰酌,枓曰勺,用枓挹注亦曰勺。《詩·泂》:『酌彼行潦,挹彼注茲。』則勺、酌古通也。勺之謂之斟。」《吕氏春秋·任數》:「孔子窮乎之間,藜羹不斟,七日不嘗粒。」高誘注:「無藜羹可斟,無粒可食,故曰不斟不嘗。」李白《悲歌行》:「主人有酒且莫斟,聽我一曲悲來吟。」《紅樓夢》第三十一回:「寶玉聽了有理,也只得罷了;向案上斟了茶來,給襲人漱口。」鲁迅《彷徨·在酒楼上》:「我转脸向了板桌,排好器具,斟出酒来。」

②羹;汁。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斗部》:「斟,勺之謂之斟。引申之,盛於勺者亦謂之斟。」《史記·張儀列傳》:「於是酒酣樂,進熱啜,廚人進斟,因反斗以擊代王,殺之。」司馬貞索隱:「斟曰羹勺,故因名羹曰斟。」

③调和。《方言》卷三:「斟,協、汁也。朝鮮洌水之間曰斟,自而東曰協,西曰汁。」郭璞注:「謂和協也。」錢繹箋疏:「汁古通作協,亦作叶。」

④考虑;忖度;择取。《玉篇·斗部》:「斟,取也,計也。」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斗部》:「勺之斟之多少在己,故凡處分曰斟勺,今多用斟酌。」《荀子·富國》:「故明主必謹養其和,節其流,開其源,而時斟酌焉。」《國語·周語上》:「耆艾修之,而後王斟酌焉。」韋昭注:「斟,取也;酌,行也。」旅生惜秋《維新夢》第十齣:「剗除積弊垂常憲,權限分明子(仔)細斟。」

⑤收益增多或病情好转。《方言》卷三:「斟,益也。南凡相益而又少謂之不斟。凡病少愈而加劇亦謂之不斟,或謂之何斟。」吕本中《答曾吉父詩》:「書來肯附銅魚使,記我今年病不斟。」

⑥古国名。相传为同姓诸侯之国。《漢書·地理志上》:「斟,故國,後。」

⑦姓。《廣韻·侵韻》:「斟,姓。」《國語·鄭語》:「姓無後。」韋昭注:「《傳》有斟灌斟鄩所滅。」《史記·夏本紀》:「太史公曰:姓,其後分封,用國為姓,故有……斟尋氏。」裴駰集解引徐廣曰:「一作氏、氏。」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5: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