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文,錯畫也。象交文。」徐灝注箋:「文象分理交錯之形。」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叢》:「文即文身之文,象人正立形,胸前之丿、㐅……即刻畫之文飾也……文訓錯畫,引伸之義也。」

wén ㊀《廣韻》無分切,平文微。諄部。

①(在肌肤上)刺画花纹。《説文·文部》:「文,錯畫也。象交文。」王筠句讀:「錯者,交錯也。錯而畫之,乃成文也。」《莊子·逍遥遊》:「人斷髮文身。」《穀梁傳·哀公十三年》:「祝髮文身。」范甯注:「文身,刻畫其身以為文也。」《禮記·王制》:「被髮文身……雕題交趾。」鄭玄注:「雕文,謂刻其肌以丹青涅之。」厲鶚《遼史拾遺》卷十五:「契丹之法,民為盗者一犯文其腕為賊字,再犯文其臂。」

②纹理;花纹。《古今韻會舉要·文韻》:「文,理也。如木有文亦名曰理。」《易·繫辭下》:「物相雜,故曰文。」《左傳·隱公元年》:「仲子生而有文在其手。」《禮記·樂記》:「五色成文而不亂。」孔穎達疏:「(五行之色)各依其行色成就文章而不錯亂。」

③指自然界或人类社会某些带规律性的现象。《易·賁》:「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莊子·應帝王》:「壺子曰:『鄉吾示之以地文。』」陸德明釋文:「云:『文,猶理也。』」《淮南子·天文》「天文訓」高誘注:「文者,象也。天先垂文,象日月五星及彗孛。」

④礼乐仪制。如:繁文缛节。《論語·子罕》:「文王既没,文不在茲乎!」朱熹注:「道之顯者謂之文,蓋禮樂制度之謂。」《荀子·解蔽》:「墨子蔽於用而不知文。」《文選·李康〈運命論〉》:「文薄之弊,漸於。」李善注:「鄭玄曰:『文謂尊卑之差制也。』」

⑤法令条文。《國語·周語上》:「明利害之鄉,以文修之,使務利而避害,懷德而畏威。」韋昭注:「文,禮法也。」又:「有不祭則修意,有不祀則修言,有不享則修文。」韋昭注:「文,典法也。」《史記·貨殖列傳》:「吏士舞文弄法,刻章偽書。」《新唐書·盧簡辭傳附盧簡求》:「簡求為政長權變,文不害,居邊善綏御,人皆安之。」后泛指公务机关的书面材料。如:公文;发文;换文。

⑥字;文字。如:甲骨文;金文;文;文。《左傳·昭公元年》:「於文,皿蟲為蠱。」杜預注:「文,字也。」《孟子·萬章上》:「故説《詩》者,不以文害辭,不以辭害志。」朱熹注:「文,字也。」又撰述。陳摶《太一宫記》:「帝親文其碑,以彰神異。」

⑦言辞;文辞。《左傳·僖公二十三年》:「子犯曰:『吾不如(趙)衰之文也,請使從。』」杜預注:「文,有文辭也。」《國語·楚語上》:「文詠物以行之。」韋昭注:「文,文辭也。」

⑧文章。《漢書·賈誼傳》:「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於郡中。」《論衡·問孔》:「案賢聖之言,上下多相違;其文,前後多相伐者。」《紅樓夢》第一回:「只是如今行李路費,一概無措,神京路遠,非賴賣字撰文即能到得。」

⑨(六朝时)指韵文,与「笔」(散文)相对。《文心雕龍·總術》:「今之常言,有文有筆,以為無韻者筆也,有韻者文也。」《南史·顔延之傳》:「得臣筆,得臣文。」

⑩文体名。元稹《樂府古題序》:「《詩》訖於,《離騷》訖於,是後詩之流為二十四名:賦、頌、銘、贊、文、誄、箴、詩……」徐師曾《文體明辨·文》:「按編内所載,均謂之文,而此類獨以文名者,蓋文中之一體也。」

⑪文言的省称,与「白话文」相对。如:半文半白。

⑫书籍。《國語·周語下》:「小不從文。」韋昭注:「文,詩書也。」《論語·學而》:「行有餘力,則以學文。」何晏注引馬融曰:「文者,古之遺文也。」《漢書·孫寶傳》:「前日君男欲學文。」顔師古注:「文謂書也。」

⑬指社会科学。与理、工科相对。如:文科。

⑭非军事的。与「武」相对。如:文人;文官;能文能武;文武全才。《國語·周語中》:「武不可覿,文不可匿。」

⑮乐声节奏和谐。《詩·序》:「情發於聲,聲成文謂之音。」傳:「聲成文者,宫商上下相應。」《荀子·樂論》:「故樂者,審一以定和者也,比物以飾節者也,合奏以成文者也。」《禮記·樂記》:「樂文同則上下和矣。」孔穎達疏:「文,謂聲成文也,若行樂文采諧同,則上下各自和好也。」《宋書·律曆志》:「夫樂有器有文,有情有官……屈伸舒疾,樂之文也。」

⑯美德。《書·文侯之命》:「追孝于前文人。」傳:「使追孝于前文德之人。」《國語·周語下》:「夫敬,文之恭也。」韋昭注:「文者,德之總名也。」

⑰美;善。《禮記·樂記》:「禮减而進,以進為文;樂盈而反,以反為文。」鄭玄注:「文,猶美也、善也。」《韓非子·説疑》:「文言多,實行寡。」

⑱华丽。与「质」相对。《論語·顔淵》:「君子質而已矣,何以文為?」《鹽鐵論·本議》:「夫文繁則質衰,末盛則本虧。」《農政全書·荒政·備荒考下》:「其倉務要宏敞堅固,可垂百年,蓋藏之計,寧廣毋狹,寧質毋文。」

⑲柔和。曾慥《類説》卷十三引顧況《論茶》:「煎以文火細烟,小鼎長泉。」《聊齋志異·陳錫九》:「此名士之子,温文爾雅。」

⑳指周文王。《詩·大雅·下武序》:「下,繼也。」鄭玄箋:「繼者,繼文王之王業而成之。」《禮記·雜記下》:「一張一弛,之道也。」

㉑量词。
用于计算铜币的基本单位。南北朝以来,铜钱圆形,中有方孔,一面铸有文字,故称钱一枚为一文。如:一文钱;分文不取。《宋書·徐羨之傳》:「可以錢二十八文埋宅四角。」《水經注·漸江水》:「劉寵作郡,有政績,將解任去治,(此溪)父老人持百錢出送,各受一文。」褚遂良《諫魏王泰物料踰東宫疏》:「東宫料物,歲得四萬段,付市貨賣,凡值一萬一千貫文。」
用于计算纺织物。《續漢書·輿服志下》:「凡先合單紡為一系,四系為一扶,五扶為一首,五首成一文。」

㉒通「紊(wěn)」。紊乱;杂乱。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屯部》:「文,叚借為紊。」《書·洛誥》:「祀于新邑,咸秩無文。」

㉓姓。《通志·氏族略四》:「氏,姓。《風俗通》云:『周文王支孫,以諡為氏。』」《宋史·文彦博傳》:「(文彦博)其先本敬氏,以避晋高祖宋翼祖諱改焉。」

㊁《集韻》文運切,去問微。

①掩饰。如:文过饰非。《集韻·問韻》:「文,飾也。」《論語·子張》:「小人之過也必文。」《南史·孔範傳》:「後主性愚狠,惡聞過失,每有惡事,必曲為文飾,稱揚贊美。」《清史稿·選舉志三》:「近日士子獵取詭異之詞,以艱深文其淺陋。」

②装饰。《廣雅·釋詁二》:「文,飾也。」《荀子·儒效》:「《小雅》之所以為《小雅》者,取是而文之也。」楊倞注:「文,飾也。」《禮記·玉藻》:「大夫以魚須文竹。」鄭玄注:「文,猶飾也。」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20:4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