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斄 |
释义 | 斄 《説文》:「斄,彊曲毛。可以箸起衣。从犛省,來聲。𠩬,古文斄省。」 (一)lí 《廣韻》里之切,平之來。之部 ①硬而卷曲的毛。《説文·犛部》:「斄,彊曲毛。可以箸起衣。」段玉裁注:「箸同褚,裝衣也。」沈濤古本考:「《一切經音義》卷二引作强屈毛也,蓋古本如是。」王筠句讀:「强者倔强也,屈者屈曲也。」 ②通「犛(máo)」。牦牛。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斄,叚借為犛。」《莊子·逍遥遊》:「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雲。」成玄英疏:「斄牛,猶旄牛也,出西南夷。其形甚大,山中遠望,如天際之雲。」 (二)tái 《廣韻》落哀切,平咍來。又《集韻》湯來切。 ①古邑名。传说为后稷封地。故城在今陕西省武功县南。也作「邰」。《集韻·咍韻》:「邰,《説文》:『炎帝之後,姜姓所封。』或作斄。」《漢書·地理志上》:「右扶風……斄。」原注:「周后稷所封。」顔師古注:「讀與邰同。」 ②古县名。秦置,治所在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东汉废。《史記·曹相國世家》:「(曹參)初攻下辯、故道、雍、斄。」張守節正義:「《括地志》云:『故斄城一名武功,縣西南二十二里,古邰國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