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政 |
释义 | 政 《説文》:「政,正也。从攴,从正,正亦聲。」 (一)zhèng 《廣韻》之盛切,去勁章。耕部。 ①匡正;使正确。《釋名·釋言語》:「政,正也,下所取正也。」《説文·攴部》:「政,正也。」《管子·法法》:「政者,正也。正也者,所以正定萬物之命也。」南朝梁江淹《為蕭太尉上便宜表》:「肅政黎心,釐一民志。」清秋瑾《致琴文書》:「俚句戲呈伯母大人粲政。」 ②治理(国事)。《荀子·王制》:「王者之等賦,政事,財萬物,所以養萬民也。」《後漢書·桓譚傳》:「蓋善政者,視俗而施教,察失而立防,威德更興,文武迭用。」 ③政治;政事。如:政党;政权;政务。《書·洪範》:「八政:一曰食,二曰貨,三曰祀,四曰司空,五曰司徒,六曰司寇,七曰賓,八曰師。」孔穎達疏:「曰八政者,人主施教於民有八事也。」《史記·殷本紀》:「夏桀為虐政淫荒。」唐柳宗元《答元饒州論政理書》:「夫弊政之大,莫若賄賂行而征賦亂。」《清史稿·魏裔介傳》:「時世祖親政。」 ④政治权力。《論語·季氏》:「天下有道,則政不在大夫。」《墨子·尚賢中》:「貪於政者不能分人以事;厚於貨者不能分人以禄。」《史記·夏本紀》:「帝禹立而舉皋陶薦之,且授政焉。」 ⑤政府的简称。如:拥政爱民。 ⑥职责。《國語·晋語一》:「棄政而役,非其任也。」韋昭注:「政,猶職也。」又《晋語五》:「受命於廟,受脤於社,甲胄而效死,戎之政也。」韋昭注:「帶甲纓胄,死而後已,此兵之常政。」 ⑦政策;政令。《周禮·天官·小宰》:「小宰之職,掌建邦之宫刑,以治王宫之政令。」孫詒讓正義:「凡施行為政,布告為令。」《左傳·昭公二十年》:「政寬則民慢,慢則糾之以猛;猛則民殘,殘則施之以寬。寬以濟猛,猛以濟寬,政是以和。」漢蔡邕《獨斷》:「天子命令之别名,一曰命,二曰令,三曰政。」宋王安石《商鞅》:「今人未可非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 ⑧禁令。《字彙·攴部》:「政,以法正民曰政,以道誨人曰教。」《禮記·王制》:「修其教不易其俗,齊其政不易其宜。」鄭玄注:「政謂刑禁。」《論語·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何晏注:「政謂法教也。」《大戴禮記·盛德》:「德盛則修法,德不盛則飾政。」盧辯注:「政,禁令。」 ⑨法则;标准。《荀子·天論》:「順其類者謂之福,逆其類者謂之禍,夫是之謂天政。」《大戴禮記·盛德》:「故御四馬執六轡,御天地與人與事者,亦有六政。」盧辯注:「六政,謂道、德、仁、聖、禮、義也。」三國蜀諸葛亮《治亂》:「治亂之政,謂省官並職,去文就質。」宋王安石《洪范傳》:「上考之星辰,下考之曆數,然後歲月日時不失其政。」 ⑩家庭或集体生活中的事务或规则。如:家政;校政。 ⑪官长;主事者。如:学政;盐政。《書·立政》:「周公作立政。」王引之述聞:「政與正同。正,長也。立正,謂建立長官也。」《儀禮·大射》:「為政請射。」鄭玄注:「為政,謂司馬也。司馬政官主射禮。」《大戴禮記·盛德》:「均五政。」盧辯注:「五政,謂天子、公、卿、大夫、士。」特指首领或君主。《孟子·梁惠王下》:「臣聞七十里為政於天下者,湯是也。」俞樾平議:「政與正古通用……為正於天下者,為長於天下也。」《法言·先知》:「政吏駢惡。」李軌注:「政,君也。」 ⑫旧说做官一任为一政。《太平廣記》卷三百零三引戴孚《廣異記》:「劉君明年當進士及第,歷官七政。」宋楊蟠《去郡後作》:「為官一十政,宦遊十一秋。」 ⑬通「正」。副词。 ⑭姓。《廣韻·勁韻》:「政,姓。出《姓苑》。」《通志·氏族略三》:「正氏,亦作政。子姓。宋正考父之後。《魏志》:永昌太守正帛。宋祥符登科正尹。」 (二)zhēng 《集韻》諸盈切,平清章。耕部。 通「征」。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鼎部》:「政,叚借為征。」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