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放 |
释义 | 放 《説文》:「放,逐也。从攴,方聲。」 (一)fàng 《廣韻》甫妄切,去漾非。陽部。 ①驱逐;流放。指古代官府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説文·放部》:「放,逐也。」徐鍇繫傳:「古者臣有罪宥之於遠也。」《周禮·夏官·大司馬》:「放弑其君,則殘之。」鄭玄注:「放,逐也。」漢曹操《讓縣自明本志令》:「臣若獲戾,放在他國,没世然後已。」唐李白《擬恨賦》:「昔者屈原既放,遷於湘流。」 ②舍弃;废置。《小爾雅·廣言》:「放,棄也。」《書·康誥》:「惟威惟虐,大放王命。」孔傳:「大放棄王命。」《漢書·哀帝紀》:「鄭聲淫而亂樂,聖王所放,其罷樂府。」顔師古注:「放,棄也。」 ③免去。《廣雅·釋詁二》:「放,去也。」《韓非子·八經》:「任事者知不足以治職,則放官收(璽)。」唐白居易《杜陵叟》:「白麻紙上書德音,京畿盡放今年税。」《宋史·李庭芝傳》:「放亭户負鹽二百餘萬。亭民無車運之勞,又得免所負,逃者皆來歸。」 ④恣纵;不拘束。如:豪放;旷放。《廣雅·釋言》:「放,妄也。」《孟子·滕文公下》:「湯居亳,與葛為鄰,葛伯放而不祀。」趙岐注:「放縱無道,不祀先祖。」《文選·嵇康〈與山巨源絶交書〉》:「又讀《莊》、《老》,重增其放。」李善注:「放,謂放蕩。」《醒世恒言·盧太學詩酒傲公侯》:「盧柟從此自謂餘生,絶意仕進,益放於詩酒。」 ⑤汉字书法用语之一。南朝梁武帝《答陶隱居論書》:「放又少則,純骨無媚,純肉無力。」唐竇蒙《述書賦語例字格》:「流浪不窮曰放。」元戴表元《余景游樂府編序》:「放焉而為草,草之自然,其視篆隸,相去反無幾耳。」 ⑥逃逸。《字彙·攴部》:「放,逸也。」《孟子·盡心下》:「今之與楊墨辯者,如追放豚。」趙岐注:「放逸之豕豚。」又《告子上》:「人有雞犬放,則知求之。」 ⑦散失,散落。如:放失;放绝。《漢書·敍傳下》:「厥事放紛。」顔師古注:「放,失也。」漢曹操《舉賢勿拘品行令》:「今天下得無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間。」 ⑧散放。如:放学;放工。《書·武成》:「歸馬於華山之陽,放牛於桃林之野。」又牧养。如:放羊;放鸭。《莊子·馬蹄》:「一而不黨,命曰天放。」陸德明釋文:「崔本作牧,云『養也。』」 ⑨释放。《梁書·武帝紀中》:「凡後宫樂府,西解暴室,諸如此例,一皆放遣。」唐白居易《七德舞》:「怨女三千放出宫,死囚四百來歸獄。」 ⑩开;行(船)。唐杜甫《陪諸貴公子納凉晚際遇雨》:「落日放船好,輕風生浪遲。」《徐霞客遊記·粤西遊日記二》:「十八日,晨餐後放舟。」 ⑪发出;发射。如:放枪;放光;放冷箭。唐王績《古意六首》之五:「但使雛卵全,無令矰繳放。」宋王安石《秋中久雨晚晴》:「埽除供晚色,洗刷放秋光。」 ⑫(花)开放。如:百花齐放。唐杜甫《留别公安太易沙門》:「沙村白雪仍含凍,江縣紅梅已放春。」宋王安石《次韻徐仲元咏梅二首》之一:「溪杏山桃欲占新,亭梅放蕊尚嬌春。」朱德《纪念广州起义》:「红花岗上放红花,血迹未干映彩霞。」 ⑬出示(榜)。唐杜牧《及第後寄長安故人》:「東都放榜未花開,三十三人走馬迴。」《續資治通鑑·宋英宗治平四年》:「敕下貢院放榜。」《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放榜那日,報録人到了鎮上。」 ⑭发放。如:放账;放饷。《紅樓夢》第三十九回:「襲人又叫住,問道:『這個月的月錢,連老太太、太太屋裏還没放,是為甚麽?』」也指为收取利息借钱给人。如:放债。《紅樓夢》第二十四回:「這倪二是個潑皮,專放重利債。」《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向來知道他常放個三頭五百的賬。」 ⑮扩展。如:放大;放宽。《紅樓夢》第八回:「恐字跡過於微細……所以略展放些,以便燈下醉中可閲。」梁启超《新学史·历史与人种之关系》:「故史家以今世欧罗巴为古代希腊之放影;以古代希腊为今世欧罗巴之缩图。」又开阔。《徐霞客遊記·粤西遊日記二》:「西向溯流,洞愈宏放,流益深闊。」 ⑯搁置;放下。如:存放。《廣雅·釋詁四》:「放,置也。」《三國志·魏志·鍾會傳》:「維至廣漢郪縣,令兵悉放器仗。」宋陸九淵《語録》:「人不辨箇大小輕重,無鑒識,些小事便引得動心。至於天來大事却放下着。」《紅樓夢》第四十六回:「我是不敢去的,明放着不中用,而且反招出没意思來。」 ⑰显露;摆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六十六回:「放出闊老的面目去驕其娼妓了。」 ⑱有;具有。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放,猶有也,具也。」宋朱敦儒《驀山溪》:「元來塵世,放著希奇事,行到路窮時,果别有真山真水。」 ⑲安置;安排。如:下放基层。《遼史·禮志四》:「先引京官班於三門外,當直舍人放起居,再拜,各祗候。」又特指古代朝廷任命外省官员。如:外放。《儒林外史》第三十六回:「恰好常熟有一位大老康大人放了山東巡撫,便約了虞博士一同出京。」 ⑳加进去。如:菜里多放点酱油。 ㉑撂倒;使倒下。清蒲松齡《富貴神仙》第九回:「若有人過墻來,一鎗兒放在地。」 ㉒要求对方采取某种态度。如:放尊重些;放明白些。元關漢卿《望江亭》第一折:「你放心安,不索恁語話相關。」又《蝴蝶夢》第三折:「哥哥,你丢我時,放仔細些,我肚子上有個癤子哩。」 ㉓介词。相当于「教」、「使」。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一:「放,猶教也;使也。」唐白居易《春來頻與李二賓客郭外同游因贈長句》:「可惜濟時心力在,放教臨水復登山。」宋楊萬里《春暖郡圃散策》:「倩誰留許春寒著,便放梅花住少時。」 (二)fǎng 《廣韻》分网切,上養非。陽部。 ①仿效;模拟。《廣雅·釋詁三》:「放,效也。」《書·堯典》:「曰若稽古帝堯,曰放勳。」孔穎達疏:「能放效上世之功。」《後漢書·班彪傳附班固》:「據坤靈之正位,放太、紫之圓方。」李賢注:「放,象也。」宋蘇軾《上韓太尉書》:「皆依放儒術六經之言,而取其近似者以為口實。」清王念孫《廣雅疏證·自叙》:「最後一卷,子引之嘗習其義,亦即存其説,竊放范氏《穀梁傳集解》子弟列名之例。」 ②依据。《廣雅·釋詁四》:「放,依也。」《論語·里仁》:「放於利而行,多怨。」何晏注:「孔曰:放,依也。」《莊子·天運》:「吾子使天下无失其朴,吾子亦放風而動,總德而立矣。」陸德明釋文:「放,方往反。司馬云:『放,依也,依無為之風而動也。』」 ③至;到。《孟子·梁惠王下》:「放於琅玡。」趙岐注:「放,至也。」《列子·楊朱》:「伯夷非亡欲,矜清之郵,以放餓死。」張湛注:「守餓至死。」 ④姓。《通志·氏族略四》:「放氏,上音。堯臣放齊之後也。」 (三)fāng 《集韻》分房切,平陽非。陽部。 通「方」。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壯部》:「放,叚借為方。」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