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篆,引書也。从竹,彖聲。」

zhuàn 《廣韻》持兗切,上獮澄。元部。

①运笔书写。《説文·竹部》:「篆,引書也。」段玉裁注:「引書者,引筆而箸於竹帛也。因之李斯所作曰篆書,而謂史籀所作曰大籀,既又謂篆書曰小篆。」王筠句讀:「運筆謂之引。《丨部》曰『引而上行』,『引而下行』是也。」

②汉字的一种书体。包括大篆、小篆,一般称指小篆。如:篆文;真草隶篆。《説文·叙》:「及(周)宣王太史箸大篆十五篇,與古文或異。」又:「秦始皇帝初兼天下,丞相李斯乃奏同之,罷其不與文合者。作《倉頡篇》,中車府令趙高作《爰歷篇》,太史令胡毋敬作《博學篇》,皆取史大篆,或頗省改,所謂小篆者也。」又:「(王莽居攝)時有六書……三曰篆書,即小篆。」王筠句讀:「篆本引而書之之名,因謂所書之體曰篆。」

③官印的代称。也借指官职。《正字通·竹部》:「篆,印亦曰篆,《職官分紀》曰:節度使視事三日,洗印視其刓缺,謂之滌篆。」岳珂《金陀粹編》卷五:「先臣聞警,輕騎而先,二十六日入泰州,未視篆,藉郡中敢死士及部押使臣效用。」《徐霞客遊記·黔遊日記一》:「官多缺,以經歷署篆。」

④旧时私人印章常用篆书,因用作对别人名字的敬称。如:台篆;次篆。

⑤用篆体字书写。《文選·左思〈吴都賦〉》:「鳥策篆素,玉牒石記。」李善注:「篆素,篆書於素也。」《舊唐書·文苑傳下·李華》:「嘗為《魯山令元德秀墓碑》,顔真卿書,李陽冰篆額,後人争模寫之,號為『四絶碑』。」龔自珍《己亥雜詩三百一十五首》之十一:「君恩彀向漁樵説,篆墓何須百字長?」自注:「碑額有近百字者。」

⑥雕刻。《紅樓夢》第五回:「愛美人之容貌兮,香培玉篆。」引申为铭刻。《聊齋志異·阿寳》:「深情已篆中心。今已人禽異類,姻好何可復圓?」

⑦毂约。古代车轮毂上的纹饰。也作「䡅」。《周禮·春官·巾車》:「服車……孤乘夏篆。」鄭玄注:「故書『夏篆』作『夏緣』。鄭司農云:『夏,赤也;緣,緑色。或曰:夏篆,篆讀為圭瑑之瑑,夏篆,轂有約也。』謂夏篆,五采畫轂約也。」孫詒讓正義:「錢坫云:『《説文·玉部》曰:瑑,圭璧上起兆瑑也。今約轂有兆瑑,故讀如瑑。緣、瑑、篆通。』……《説文·車部》云:『䡅,車約䡅也。《周禮》曰:孤乘夏䡅。』阮元云:『䡅與篆聲相近,蓋所讀本如是。訓為車約,與兩義合。』黄以周云:『《説文》之䡅,乃篆之異文,篆、䡅音義相同。』」又《考工記·輪人》:「容轂必直,陳篆必正。」鄭玄注:「篆,轂約也。」

⑧古代乐器钟钲上部位名。《周禮·考工記·鳧氏》:「鍾帶謂之篆。」孫詒讓正義:「古鍾,鉦閒每面為大方圍一,以帶周畍其外,而内以二從帶中分之,從列橢方圍二。橢方圍中又以三横帶畍之,為横列橢方圍五,大小相閒,三大而二小。大者各容乳三,小者為篆文回環其閒,此帶篆所由名也。」

⑨泛指弯曲的纹路。王安中《安陽好》:「咽咽清泉巖溜細,彎彎碧甃篆痕深。」龍太初《詠沙》:「鳥去風平篆,潮回日射星。」

⑩盘曲状的香。李清照《賣花聲》:「記得玉釵斜撥火,寳篆成空。」陸游《枕上》:「迢遞孤村夜,淒涼半篆香。」《紅樓夢》第七十六回:「香篆銷金鼎,冰脂膩玉盆。」又指浮动的烟缕。辛棄疾《添字浣溪沙·病起獨坐停雲》:「心似風吹香篆過,也無灰。」楊景賢《西游記》第二本:「絳壇寳日麗璇霄,淑景當空午篆高。」《古今小説·閒雲菴阮三償寃債》:「塵飛不到人長静,一篆爐煙兩卷經。」

⑪姓。《萬姓統譜·銑韻》:「篆,見《姓苑》。」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5:3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