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節 |
释义 | 節〔节〕 《説文》:「節,竹約也。从竹,即聲。」 (一)jié ㊀《廣韻》子結切,入屑精。質部。 ①竹节。《説文·竹部》:「節,竹約也。」段玉裁注:「約,纏束也,竹節如纏束之狀。」《史記·龜策列傳》:「竹,外有節理,中直空虚。」《南史·王曇首傳附王僧虔》:「簡廣數分,長二尺,皮節如新。」唐劉禹錫《酬元九侍御贈壁竹鞭》:「多節本懷端直性,露青猶有歲寒心。」 ②草禾茎上生叶的部分;树木枝干交接处。《易·説卦》:「艮為山……其於木也,為堅多節。」《詩·邶風·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誕之節兮!」唐杜甫《建都十二韻》:「風斷青蒲節,霜埋翠竹根。」柳青《创业史》第一部第十九章:「过了清明节,稻地青稞和旱地小麦都拔节了。」 ③动物骨骼连接处。如:骨节;关节。《莊子·養生主》:「彼節者有閒,而刀刃者无厚。」《韓非子·解老》:「人之身三百六十節,四肢,九竅,其大具也。」唐李白《行路難》:「君不見昔時燕家重郭隗,擁篲折節無嫌猜。」鲁迅《呐喊·阿Q正传》:「大竹杠又向他劈下来了。阿Q两手去抱头,拍的正打在指节上,这可很有一些痛。」 ④季节;节气。《史記·太史公自序》:「夫陰陽四時、八位、十二度、二十四節各有教令。」唐李白《贈從弟冽》:「風飄落日去,節變流鶯啼。」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十三:「曆家以雨水為正月中氣,驚蟄為二月節,清明為三月節。」 ⑤节日;纪念日。如:六一儿童节;八一建军节。《北史·胡叟傳》:「時燉煌氾潛家善釀酒,每節送一壺與叟。」唐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宋黄庭堅《清明》:「佳節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塚只生愁。」 ⑥时;时期。《國語·越語下》:「天節不遠,五年復反。」韋昭注:「節,期也。五年再閏,天數一終,故復反也。」《荀子·正名》:「性傷謂之病,節遇謂之命。」楊倞注:「節,時也。」唐張籍《送安法師》:「山陰到家節,猶及蕙蘭春。」 ⑦礼节。《論語·微子》:「長幼之節,不可廢也。」《禮記·文王世子》:「乃命有司行事,興秩節。」鄭玄注:「節,猶禮也。」《三國志·魏志·武宣卞皇后傳》:「怒不變容,喜不失節。」《三國演義》第六十五回:「恩榮並濟,上下有節。」 ⑧准则;法度。《管子·牧民》:「如月如日,唯君之節。」《禮記·曲禮上》:「禮不踰節,不侵侮,不好狎。」《漢書·哀帝紀》:「制節謹度以防奢淫,為政所先,百王不易之道也。」清龔自珍《明良論二》:「堂陛之言,探喜怒以為之節。」 ⑨节操;气节。《左傳·成公十五年》:「聖達節,次守節,下失節。」《楚辭·離騷》:「汝何博謇而好脩兮,紛獨有此姱節?」唐李白《駕去温泉宫後贈楊山人》:「待吾盡節報明主,然後相㩦卧白雲。」毛泽东《〈共产党人〉发刊词》:「又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上、政治上的软弱性,在另一种历史环境下,它就会动摇变节。」 ⑩适度。《墨子·辭過》:「風雨節而五穀孰,衣服節而肌膚和。」《禮記·文王世子》:「其有不安節,則内豎以告文王。」俞樾平議:「節之言適也……其有不安節者,其有不安適也。」 ⑪事件;事项。如:细节;生活小节。《論語·泰伯》:「可以託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臨大節而不可奪也。」《漢書·兒寬傳》:「其封泰山,禪梁父,昭姓考瑞,帝王之盛節也。」《新唐書·禮樂志一》:「凡祭祀之節有六:一曰卜日,二曰齋戒,三曰陳設,四曰省牲器,五曰奠玉帛、宗廟之晨祼,六曰進熟、饋食。」《儒林外史》第五十回:「我同苗總兵係一面之交……只要那裏不曉得假官一節,也就罷了。」 ⑫量词。如:两节火车;上了三节课。《淮南子·説林》:「見象牙乃知其大於牛,見虎尾乃知其大於狸,一節見而百節知也。」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总结本章各节所述,我们可以明白,整个中国革命是包含着两重任务的。」 ⑬控制;限制。《廣韻·屑韻》:「節,制也,止也。」《易·未濟》:「飲酒濡首,亦不知節也。」孔㯋達疏:「亦不知節者,釋飲酒所以致濡首之難,以其不知止節故也。」《魏書·世宗紀》:「九月丙辰,以貴族豪門崇習奢侈,詔尚書嚴立限級,節其流宕。」《金史·孛术魯阿魯罕傳》:「終南采漆者,節其期限,檢其出入,以防姦細。」毛泽东《论政策》:「在和反共顽固派斗争时,是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是有理,有利,有节。」 ⑭俭省;节约。如:节电节煤;开源节流。《論語·學而》:「節用而愛人,使民以時。」《吕氏春秋·召類》:「子罕之時,無所相侵,邊境四益,相平公、元公、景公以終其身,其為仁且節與?」高誘注:「節,儉也。」《漢書·鼂錯傳》:「人情莫不欲逸,三王節其力而不盡也。」唐杜甫《别董頲》:「素聞趙公節,兼盡賓主歡。」清譚嗣同《仁學》:「今日節一食,天下必有受其飢者;明日縮一衣,天下則有受其寒者。」 ⑮符节,古代用以证明身份的凭证。《集韻·屑韻》:「節,信也。」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竹部》:「節,又假借為符卪字。」《周禮·地官·掌節》:「掌節,掌守邦節而辨其用,以輔王命。守邦國者用玉節,守都鄙者用角節。凡邦國之使節:山國用虎節,土國用人節,澤國用龍節,皆金也,以英蕩輔之。門關用符節,道路用旌節,皆有期以反節。」《漢書·蘇建傳附蘇武》:「(蘇武)杖漢節牧羊,卧起操持,節旄盡落。」宋王安石《賀韓魏公啓》:「兼兩鎮之節麾,備三公之典策。」 ⑯征验。《荀子·性惡》:「善言古者,必有節於今;善言天者,必有徵於人。」《禮記·禮器》:「無節於内者,觀物弗之察矣。」 ⑰敲击以控制乐曲节奏的乐器。《爾雅·釋樂》:「和樂謂之節。」邢昺疏:「節,樂器名,謂相也。《樂記》云:『治亂以相。』鄭(玄)注云:『相即拊也,亦以節樂。』」郝懿行義疏:「《釋名》云:『搏拊,以韋盛穅,形如鼓,以手拍拊之也。』……傅玄《節賦》云:『黄鐘唱哥,九韶興舞,口非節不詠,手非節不拊。』此則節所從來亦遠矣。」晋左思《蜀都賦》:「巴姬彈弦,漢女擊節。」唐白居易《琵琶行》:「鈿頭雲篦擊節碎,血色羅裙翻酒污。」 ⑱节奏;节拍。《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楊枹兮柎鼓,疏緩節兮安歌。」漢蔡琰《胡笳十八拍》:「十五拍兮節調促,氣填胸兮誰識曲?」 ⑲删节;剪裁。如:节录;节选;节译。宋王銍《韓愈傳》:「觀《文衡》之作,益知愈本六經,尊皇極,斥異端,節百家之美,而自為時法。」 ⑳六十四卦之一,卦形为䷻,兑下坎上。《易·節》:「象曰:澤上有水,節。」孔穎達疏:「水在澤中,乃得其節。」 ㉑国际通用的航海速度单位。一节等于每小时一海里。 ㉒船舰上用以划分锚链的长度单位。锚链每长2.5米为一节。 ㉓通「㮞」。斗拱,柱上承梁的方木。也称「栭」。清朱珔《説文叚借義證·竹部》:「《明堂位》:『山節藻棁。』注:『山節,刻欂盧為山也。』節蓋㮞之叚借。《木部》:『㮞,欂櫨也。』」《論語·公冶長》:「臧文仲居蔡,山節藻棁。」何晏集解:「包曰:節者,栭也。」邢昺疏:「節,栭也,刻鏤為山形,故云山節也。」 ㉔姓。《通志·氏族略四》:「節氏,《姓纂》:《周禮》掌節,上士。子孫以官為氏。」《正字通·竹部》:「節,姓。明正德中守禦指揮僉事節鐸。」 ㊁《集韻》昨結切,入屑從。 高峻貌。《集韻·屑韻》:「節,高峻皃。」《詩·小雅·節南山》:「節彼南山,維石巖巖。」毛傳:「節,高峻貌。」宋辛棄疾《滿江紅·題冷泉亭》:「直節堂堂,看夾道冠纓拱立。」 (二)jiē 用于「节骨眼」(比喻紧要的,能起决定作用的时机或环节)、「节子」(树木的分枝在干枝上留下的疤)等复音词中。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