箇 《説文》:「箇,竹枚也。从竹,固聲。」 gè 《廣韻》古賀切,去箇見。歌部。 ①量词。 ⒈用于计算长条形的东西,相当于「枚」。《六書故·植物三》引唐本《説文》:「箇,竹枚也。今或作个,半竹也。」《史記·貨殖列傳》「竹竿萬个」唐司馬貞索隱引《釋名》:「竹曰箇,木曰枚。」《禮記·少儀》:「大牢則以牛左肩臂臑折九箇,少牢則以羊左肩七箇,犆豕則以豕左肩五箇。」 ⒉泛用以计物数,相当于「個」。唐杜甫《絶句四首》之三:「兩箇黄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金史·食貨志五》:「温柑七千箇,橘子八千箇。」《古今小説·汪信之一死救全家》:「手下跟隨的,不上二十箇人。」 ②代词。 ⒈表示指示,相当于「这」、「那」。《廣韻·箇韻》:「箇,凡也。」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之十五:「白髮三千丈,緣愁似箇長。」宋賀鑄《鶴沖天》:「箇處頻回首。錦坊西去,期約武陵溪口。」 ⒉表示泛指,相当于「什么」。宋朱淑貞《夏枕自詠》:「起來無箇事,纖手弄清泉。」 ③助词。 ⒈用在谓词后面,相当于「地」。唐韓愈《盆池五首》之一:「老翁真箇似童兒,汲水埋盆作小池。」宋朱敦儒《鵲橋仙·和李易安金魚池蓮》:「輕風冷露夜深時,獨自箇,凌波直上。」也可构成短语充当谓语。唐齊己《水鶴》:「歸路分明箇,飛鳴即可聞。」宋周邦彦《迎春樂·擕妓》:「趁歌停舞罷來相就,醒醒箇,無些酒。」 ⒉用在量词「些(儿)」后面,相当于「的」。五代李煜《一斛珠》:「晚妝初過,沈檀輕注些兒箇。」宋辛棄疾《小重山·茉莉》:「略開些箇未多時,窗兒外,却早被人知。」 ⒊加在时间词后。宋蘇軾《蝶戀花》:「苦被多情相折挫。病緒厭厭,渾似年時箇。」 ⒋与动词或短语结合构成名词性词组充当谓语。元關漢卿《竇娥寃》第四折:「當日問官要打俺婆婆,我怕她年老受刑不起,因此喒認做藥死公公,委實是屈招箇。」 ④姓。《萬姓統譜·箇韻》:「箇氏,見《姓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