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逷 |
释义 | 逷 同「逖」。《爾雅·釋詁上》:「逷,遠也。」《説文·辵部》:「逖,遠也。逷,古文逖。」《詩·大雅·抑》:「用戒戎作,用逷蠻方。」毛傳:「逷,遠也。」一说当作「剔」,治也。《詩》鄭玄箋:「逷,當作剔。剔,治也。」孔穎達疏:「有逷蠻方,謂遠方不服則剔治之,故知逷當作剔。剔,謂治毛髮,故為治也。」馬瑞辰通釋:「《説文》:『逷,古文逖。』是逷、逖同字,故又借作狄。《魯頌》:『狄彼東南。』《釋文》:『狄,《韓詩》作『鬄』,除也。是知箋云『狄當作剔』,與此箋『逷當作剔』,其義竝本《韓詩》,訓剔為治,治猶除也。」南朝宋謝靈運《上留田行》:「悠哉逷矣征夫,上留田。」《聊齋志異·吕無病》:「一朝有他,汝兄弟如虎狼,再求離逷,豈可復得!」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