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逡 |
释义 | 逡 《説文》:「逡,復也。从辵,夋聲。」 (一)qūn 《廣韻》七倫切,平諄清。諄部。 ①复,往来。《説文·辵部》:「逡,復也。」徐灝注箋:「復訓往來。往來即逡巡意。」 ②退让,退却。《爾雅·釋言》:「逡,退也。」《玉篇·辵部》:「逡,卻也。」《漢書·公孫弘傳》:「有功者上,無功者下,則羣臣逡。」王先謙補注:「逡,退也。言羣臣明退讓之義也。」《宋書·袁淑傳》:「如有決罦漏網,逡窠逗穴,命淮、汝戈船,遏其還逕。兗部勁卒,梗其歸塗。」 ③指日月等星体运行的度次。《方言》卷十二:「日運為躔,月運為逡。」錢繹箋疏:「按:古今之言歷者,大率皆以周天為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日每日行一度,故一歲乃行一周天。月每月行十三度十九分度之七,故一月則行一周天……又按:躔與逡對文則異,散文則通。」 ④通「㕙(jùn)」。狡兔名。《戰國策·齊策三》:「東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鮑彪注:「逡、㕙同,狡兔名。」 ⑤通「駿(jùn)」。急速。《禮記·大傳》:「遂率天下諸侯執豆籩,逡奔走。」鄭玄曰:「逡,疾也。……《周頌》曰:『逡奔走在廟。』」按:今本《詩·周頌·清廟》作「駿奔」。 (二)xùn 《集韻》須閏切,去稕心。 〔逡遒〕也作「浚遒」、「逡道」。古县名。一为西汉置,治今安徽省肥东县东。一为东晋侨置,治今安徽省宣州市北。《集韻·稕韻》:「逡,逡遒,縣名,在淮南。」《嘉慶一統志·寧國府二·逡遒故城》:「逡遒故城,在宣城縣北六十里。漢縣,屬九江郡,其地在今廬州府界。晋南渡後,僑置蕪湖縣界,屬淮南郡。宋齊以後因之,隋初并入宣城縣。按:《宋書·州郡志》作『逡道』,云:『漢作逡遒,晋作逡道。』《南齊書·州郡志》及《隋志》仍作『逡遒』。逡,兩《漢志》俱作浚。」 (三)suō 方言。流淌。艾芜《一个女人的悲剧》十二:「额上的汗,大点大点的直朝脸庞逡到颈子,好像有几个蚂蚁在爬一样。」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