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撻 |
释义 | 撻〔挞〕 《説文》:「撻,鄉飲酒,罰不敬,撻其背。从手,達聲。𨘈,古文撻。《周書》曰:『𨘈以記之。』」 tà 《廣韻》他達切,入曷透。月部。 ①用鞭、棍等打人。如:鞭挞。《説文·手部》:「撻,鄉飲酒,罰不敬,撻其背。」《玉篇·手部》:「撻,笞也。」《書·益稷》:「侯以明之,撻以記之。」孔傳:「笞撻不是者,使記識其過。」《列子·黄帝》:「斫撻無傷痛。」張湛注:「撻,打也。」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鞭撻其夫家,聚歛貢城闕。」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中国地质略论》:「况吾中国,亦为孤儿,人得而挞楚鱼肉之。」 ②拂击;拍打。唐李賀《上之回》:「上之回,大旗喜。懸紅雲,撻鳳尾。」《古今小説·張道陵七試趙昇》:「便脱下鞋底,將字跡撻没了。」 ③农具名,即打田篲。用以压土。《齊民要術·種穀》:「凡春種欲深,宜曳重撻。」《農政全書·農器·圖譜一》:「撻,打田篲也。用科木縛如埽篲,復加匾闊,上以土物厭之,亦要輕重隨宜,用以打地。長可三四尺,廣可二尺餘。古農法云:耬種既過,後用此撻,使壠滿土實,苗易生也。」 ④疾速。《詩·商頌·殷武》:「撻彼殷武,奮伐荆楚。」毛傳:「撻,疾意也。」鄭玄箋:「殷道衰而楚人叛,高宗撻然奮揚武威,出兵伐之。」陸德明釋文:「撻,《韓詩》云:『達也。』」 ⑤弣侧矢道,即箭溜。清朱珔《説文叚借義證·手部》:「撻,蓋《禮》所謂撻,即今之箭溜,以韋若骨及金玉為之,大如錢,嵌入弣側以别上下。射時在弓之右,矢之上,矢由此而去,故名溜。」《儀禮·既夕禮》:「設依撻焉。」鄭玄注:「撻,弣側矢道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