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挠〕

《説文》:「撓,擾也。从手,堯聲。一曰捄也。」

(一)náo 《廣韻》奴巧切,上巧娘。又呼毛切,《集韻》尼交切。宵部。

①扰乱;阻止。《説文·手部》:「撓,擾也。一曰捄也。」段玉裁注:「捄篆下曰:『一曰擾也。』是撓、擾、捄三字義同。」《廣雅·釋詁三》:「撓,亂也。」《廣韻·巧韻》:「撓,撓亂。」《左傳·成公十三年》:「撓亂我同盟,傾覆我國家。」《莊子·駢拇》:「自虞氏招仁義以撓天下也,天下莫不奔命於仁義。」陸德明釋文引《廣雅》云:「撓,亂也。」《宋史·余玠傳》:「大帥處分稍不嗛其意,則百計撓之,使不得有所為。」《清史稿·劉武元傳》:「武元先出兵數百撓之,夜縋城出死士劫破十餘壘。」

②搅动;搅和。《荀子·議兵》:「以,譬之若以卵投石,以指撓沸。」《淮南子·説林》:「使葉落者,風摇之;使水濁者,魚撓之。」《農政全書·農事·營治上》:「三四日去附子,以汁和蠶矢、羊矢各等分,撓令洞洞如稠粥。」

③抓;搔。《集韻·爻韻》:「撓,抓也。」秦簡夫《東堂老》第二折:「你這般撧耳撓腮,可又便怎生?」《水滸全傳》第三十一回:「正是撓着我的癢處。」《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五十七回:「一夜睡的龍鬚席,蓋的金山氊,只喜得個心癢難撓。」

④嘈杂;不静。也作「鬧」。《古今韻會舉要·效韻》:「鬧,不静也,喧囂也。或作撓。」

⑤通「橈」。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撓,叚借為橈。」
弯曲;屈服。《國語·晋語二》:「抑撓志以從君,為廢人以自利也。」韋昭注:「撓,屈也。」王安石《送江寧彭給事赴闕》:「勁操比松寒不撓,忠言如藥苦非甘。」梁启超《台谏近事感言》:「一木易折,而束矢难挠。」
弱;削弱。《吕氏春秋·高義》:「(子囊曰)若是則荆國終為天下撓。」高誘注:「撓,弱也。」《漢書·佞幸傳·董賢》:「主疾無嗣,弄臣為輔,鼎足不彊,棟幹微撓。」顔師古注:「撓,弱也。」蘇軾《上神宗皇帝書》:「酈生謀撓權,欲復六國。」

⑥通「交(jiāo)」。交往。《墨子·天志中》:「若國家治,財用足,則内有以潔為酒體,粢盛,以祭祀天鬼。外有以為環璧珠玉,以聘撓四鄰。」張純一集解:「畢(沅)注:『撓與交同音。』本撓作交。」

(二)xiāo 《集韻》馨幺切,平蕭曉。宵部。

〔撓挑〕宛转。《集韻·蕭韻》:「撓,撓挑,宛轉也。」《莊子·大宗師》:「孰能登天遊霧,撓挑無極。」成玄英疏:「撓挑,猶宛轉也。」

(三)rào 《集韻》人要切,去笑日。

同「繞」。纠缠;缠绕。《集韻·笑韻》:「繞,纏也。《史記》:『苛察繳繞。』或作撓。」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4 19:04: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