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摽 |
释义 | 摽 《説文》:「摽,擊也。从手,票聲。」 (一)piāo 《廣韻》撫招切,平宵滂。宵部。 ①击。《説文·手部》:「摽,擊也。」《左傳·哀公十二年》:「長木之斃,無不摽也。」杜預注:「摽,擊。」唐李白《大獵賦》:「夫何神抶鬼摽之駭人也。」元李壽卿《伍員吹簫》第二折:「千金寳劍賽吴鈎,一片精光射斗牛……隨身偏壯英雄膽,入手能摽逆子頭。」 ②捶(胸)。《詩·邶風·柏舟》:「静言思之,寤辟有摽。」毛傳:「摽,拊心貌。」漢馬融《長笛賦》:「靁歎頽息,掐膺擗摽。」明趙南星《明太學生魏元伯墓誌銘》:「(元伯)仰天摽心而無策。」 ③高举貌。《管子·侈靡》:「摽然若秋雲之遠,動人心之悲。」尹知章注:「摽然,高舉貌。」唐李賀《畫角東城》:「帆長摽越甸,壁冷挂吴刀。」王琦注:「摽,高舉貌。」金王寂《遼東行部志》:「木牛轉芻粟,摽弓殪貔虎。」 ④通「漂」。漂浮。《後漢書·張衡傳》:「趨谽㗿之洞穴兮,摽通淵之碄碄。」按:《文選·張衡〈思玄賦〉》「摽」作「漂」,李善注:「漂,浮也。」 ⑤通「僄(piào)」。轻。《韓詩外傳》卷二:「怠慢摽棄,則慰之以禍災。」按:《荀子·修身》「摽」作「僄」,楊倞注:「僄,輕也,謂自輕其身也。」 (二)biào 《廣韻》符少切,上小並。又匹妙切。宵部。 ①举、启门闩。《説文·手部》:「摽,挈門壯也。」鈕樹玉校録:「《類篇》引作『一曰挈𨷲牡』也,當不誤。」段玉裁注:「𨷲牡一物也……挈者,提而启之也。」《集韻·小韻》:「摽,《説文》:『一曰挈𨷲牡也。』」 ②落下。《爾雅·釋詁上》:「摽,落也。」《詩·召南·摽有梅》:「摽有梅,其實七兮。」毛傳:「摽,落也。」按:闻一多《古典新義·詩經新義》:「摽即古抛字。」《樂府詩集·横吹曲辭四·梅花落》:「周人歎初摽,魏帝指前林。」《唐宋傳奇集·梅妃傳》:「信摽落之梅花,隔長門而不見。」 ③捆绑物体使相连结。如:桌子腿活动了,用铁丝摽住吧;把口袋摽在车架子上。 ④用胳膊紧紧地钩住。如:两个人摽着胳膊走;一块儿摽着膀子干。引申为结合;联结。如:大伙儿摽成了一股劲儿;他们老摽在一块儿。 (三)biāo 《集韻》卑遥切,平宵幫。 ①挥之使去。《孟子·萬章下》:「摽使者出諸大門之外。」趙岐注:「摽,麾也。」清薛福成《書科爾沁親王大沽之敗》:「英人摽使者,不受照會,開砲擊我砲臺。」 ②通「鏢」。刀末。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摽,叚借為鏢。」《漢書·王莽傳上》:「摽末之功,一言之勞。」顔師古注引服虔曰:「摽,音刀末之摽。」王先謙補注:「漢謂刀末為摽。」 ③通「標」。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摽,又叚借為標。」 (四)pāo 《集韻》披交切,平肴滂。 同「抛」。扔,抛弃。《集韻·爻韻》:「抛,棄也。或作摽。」《公羊傳·莊公十三年》:「曹子摽劒而去之。」何休注:「摽,辟也。」陸德明釋文:「劉兆云:『辟,捐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