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摜 |
释义 | 摜〔掼〕 《説文》:「摜,習也。从手,貫聲。《春秋傳》曰:『摜瀆鬼神。』」 guàn 《廣韻》古患切,去諫見。魚部。 ①习惯。也作「慣」。《説文·手部》:「摜,習也。《春秋傳》曰:『摜瀆鬼神。』」段玉裁注:「《昭二十六年左傳》文今本作貫。杜曰:『貫,習也。』」桂馥義證:「《華嚴經音義》云:『鄭箋《詩》曰:摜,習也。』字宜從扌,今經本從豎心者,俗通用也。通作貫。」《字彙補·手部》:「摜,慣本字。今摜習之摜作慣。」 ②扔;摔。《水滸全傳》第二十七回:「(武松)把那婦人頭望西門慶臉上摜將來。」《西遊記》第三十一回:「只見行者提着兩個孩子,站在那高崖之上,意欲往下摜。」《鏡花緣》第九十八回:「林烈一見,不由心頭火起,拿起盤子,照着走堂臉上連糕一齊摜去。」 ③握住东西的一端而摔另一端。《中国歌谣资料·沪谚外编·山歌》:「八月交到九月中,满场掼稻又牵砻。」 ④跌;使跌。如:他掼了一个跟头;把他掼倒了。 ⑤佩带;披戴。《廣韻·諫韻》:「摜,帶也。」《抱朴子·外篇·博喻》:「摜中纓胄,非廟堂之飾。」《三國演義》第一百一十回:「(尹)大目頂盔摜甲,乘馬來趕文欽。」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