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端 |
释义 | 端 《説文》:「端,直也。从立,耑聲。」 duān 《廣韻》多官切,平桓端。元部。 ①直;正。《説文·立部》:「端,直也。」《廣雅·釋詁一》:「端,正也。」《禮記·玉藻》:「端行,頤霤如矢。」鄭玄注:「端,直也。」孔穎達疏:「端行,謂直身而行也。」《荀子·成相》:「水至平,端不傾。」《史記·秦始皇本紀》:「畏忌諱諛,不敢端言其過。」又指人的品行端庄正直。《孟子·離婁下》:「夫尹公之他,端人也,其取友必端矣。」趙岐注:「端人,用心不邪辟。」《淮南子·主術》:「其民樸重端慤。」高誘注:「端,直也。」 ②事物的一头或一方面。《禮記·中庸》:「執其兩端,用其中於民。」明方孝孺《答王秀才書》:「凡文之為用,明道立教,二端而已。」清紀昀《閲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録三》:「天下之理無窮,天下之事亦無窮,未可據其所見,執一端論之。」 ③首;顶端;开头。《集韻·桓韻》:「端,始也。」《篇海類編·人事類·立部》:「端,首也。」《禮記·禮運》:「故人者,天地之心也,五行之端也。」孔穎達疏:「端,猶首也。」《後漢書·陳寵傳附陳忠》:「臣聞輕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宋梅堯臣《昭亭别施度支》:「常視松端日,每稽潭上煙。」 ④征兆;缘由。《論衡·超奇》:「陳平割肉,丞相之端見;孫叔敖决期思,令尹之兆著。」晋陸機《君子行》:「福鍾恒有兆,禍集非無端。」《清史稿·選舉志六》:「以朝覲藉端苛派,姦弊滋生,藩、臬、府佐入覲例悉罷。」 ⑤边际;头绪。《方言》卷十:「緤,緒也。南楚皆曰緤,或曰端。」《廣韻·桓韻》:「端,緒也。」《莊子·秋水》:「順流而東行,至於北海,東面而視,不見水端。」成玄英疏:「不見水之端涯。」《後漢書·趙咨傳》:「反素復始,歸於無端。」李賢注:「端,際也。」《三國志·魏志·郭嘉傳》:「多端寡要,好謀無決。」 ⑥思绪;心绪。《世説新語·言語》:「衛洗馬初欲渡江,形神慘悴,語左右云:『見此芒芒,不覺百端交集。』」南朝宋鮑照《東門行》:「長歌欲自慰,彌起長恨端。」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咏懷五百字》:「憂端齊終南,澒洞不可掇。」 ⑦事。《廣雅·釋詁四》:「端,業也。」《禮記·曲禮上》:「君子問更端,則起而對。」孔穎達疏:「更端,别事也。謂嚮語已畢,更問他事。」《説岳全傳》第十三回:「倘那奸賊又生别端來,再有意外之虞,豈不悔之晚矣?」清譚嗣同《仁學》:「且夫弭將廢之兵端,保五洲之太平,仁政也。」 ⑧等差。《廣韻·桓韻》:「端,等也。」《漢書·食貨志下》:「吏道雜而多端,則官職秏廢。」 ⑨项目;种类。《史記·魏公子列傳》:「公子患之,數請魏王,及賓客辯士説王萬端。」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十二:「如白樂天《甲乙判》則讀之愈多,使人不厭。聊載數端於此。」清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河南四·彰德府》:「峰巒泉石,奇勝萬端。」 ⑩详审。如:仔细端详。《古今韻會舉要·寒韻》引《增韻》:「端,審也。」《戰國策·趙策一》:「郄疵對智伯曰:『韓魏之君視疵端而趨疾。』」唐司空圖《障車文》:「兒郎偉且子細思量,内外端相。」宋毛滂《蝶戀花·聽周生鼓琵琶》:「細意端相都總好,春愁春媚生顰笑。」 ⑪手平举拿物。如:端茶;端碗。《西遊記》第十六回:「你看那衆和尚,搬箱擡籠,搶桌端鍋,滿院裏叫苦連天。」《紅樓夢》第五十五回:「豐兒便將平兒的四樣份例菜端至桌上。」 ⑫应当;必须。张相《詩詞曲語辭匯釋》卷四:「端,猶應也,須也。」宋陸游《小雨泛鏡湖》:「端辦一船多貯酒,敢辭送老向南湖。」 ⑬宫殿或都城的南面正门。《文選·左思〈魏都賦〉》:「巖巖北闕,南端逌遵。」李善注:「凡南方正門,皆謂之端。」 ⑭六朝时对幕僚之职的尊称。《正字通·立部》:「端,六朝稱府幕曰府端,州幕曰州端,節度幕曰節端,憲司幕曰憲端。」《宋書·陸徽傳》:「九綜州綱,三端府職。」唐李隆基《授盧象先益州大都督府長史制》:「故端僚載舉,重臣攸屬。」 ⑮周代礼服。《周禮·春官·司服》:「其齊服,有玄端素端。」鄭玄注:「鄭司農云:『衣有襦裳者為端。』玄謂:端者,取其正也。」賈公彦疏:「此端據正幅不據襦裳,故後鄭不從也……端,正也,故以正幅解之也。」《論語·先進》:「宗廟之事,如會同,端章甫,願為小相焉。」何晏注:「端,玄端也。衣玄端,冠章甫,諸侯日視朝之服。」邢昺疏:「其衣正幅,染之玄色,故曰玄端。」 ⑯墨家指几何学上的点。《墨子·經上》:「端,體之無序而最前者也。」孫詒讓閒詁:「端,即西法所謂點也;體之無序,即西法所謂線也。」 ⑰玄参的别名。《中药大辞典》:「玄参,异名:重台(《本經》)、鬼藏、正马、鹿腸、端、玄台(《吴普本草》)。」 ⑱副词。 ⑲量词。古代布帛长度单位。其制不一。 ⑳用同「鍛」。宋岳珂《愧郯録》卷十三:「楊太監簡在戎監,嘗得諸李尉府顯忠之族子,謂甲不經火,冷砧則勁可御矢,謂之冷端。」 ㉑通「喘(chuǎn)」。轻声说话。《荀子·勸學》:「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静,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楊倞注:「端,讀作喘。喘,微言也。」 ㉒通「專(zhuān)」。笏;手板。《管子·宙合》:「故退身不舍端,修業不息版。」戴望校正:「端,當讀為專,叚借字也。《説文》曰:『專,六寸簿也。』段氏注云:『六寸簿,蓋笏也。』」 ㉓姓。《姓觿·寒韻》:「端,古端氏國,滅于晋,晋大夫食采于端,因氏。《千家姓》云,出端木賜之後。從省文為端氏。《史記》秦有端和。」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