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扬〕

《説文》:「揚,飛舉也。从手,易聲。𠭲,古文。」

yáng 《廣韻》與章切,平陽以。陽部。

①飞起;升高。《説文·手部》:「揚,飛舉也。」朱駿聲通訓定聲:「按:舉者本義,飛者叚借。」《詩·小雅·沔水》:「鴥彼飛隼,載飛載揚。」李白《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簫鼓沸而三山動,旌旗揚而九天轉。」《水滸全傳》第五十一回:「只為朝廷無駕馭,遂令草澤有鷹揚。」

②举起。《廣雅·釋詁一》:「揚,舉也。」《楚辭·九歌·東皇太一》:「揚枹兮拊鼓,疏緩節兮安歌。」王逸注:「揚,舉也。」李白《邯鄲登城樓覽古書懷》:「揚鞭動柳色,寫鞚春風生。」刘白羽《区里永远是春天》:「一个系红领巾的少年,庄重地扬着红绿旗子,指挥交通。」

③簸动;掀动。《詩·小雅·大東》:「維南有箕,不可以簸揚。」《吕氏春秋·必己》:「孟賁瞋目而視船人,髮植,目裂,鬢指,舟中之人盡揚播入於河。」高誘注:「揚,動也。」《楚辭·漁父》:「世人皆濁,何不淈其泥而揚其波。」

④提高声音。《禮記·曲禮上》:「將上堂,聲必揚。」《遼史·樂志》:「三音:天音揚,地音抑,人音中,皆有聲無文。」

⑤炽;炽盛而放光。《詩·鄭風·大叔于田》:「火烈具揚。」鄭玄箋:「揚,揚光也。」孔穎達疏:「揚為光也。」《周禮·春官·卜師》:「揚火以作{〾龜}。」鄭玄注:「揚,猶熾也。」

⑥振扬;张大。《周禮·夏官·環人》:「訟敵國,揚軍旅。」鄭玄注:「為之威武以觀敵。」《漢書·五行志》:「又多兄弟親戚骨肉之連,驕揚奢侈,恣睢者衆,所謂重難之時者也。」顔師古注:「揚,謂振揚張大也。」三國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軍》:「强征伐之勢,揚士卒之能。」

⑦仰(与「俯」相对)。《禮記·玉藻》:「進則揖之,退則揚之。」鄭玄注:「揚之,謂小仰見於後也。」孔穎達疏:「揚,仰也。却退遷行,則身微仰也。」《紅樓夢》第四十六回:「看你揚着頭過去了,進了院子,又出來了,逢人就問,我在那裏好笑。」

⑧显露;彰明。《字彙·手部》:「揚,顯也;明也。」《淮南子·覽冥》:「不彰其功,不揚其聲,隱真人之道,以從天地之固然。」高誘注:「彰、揚皆明也。」《禮記·中庸》:「隱惡而揚善。」《文心雕龍·辨騷》:「班固以為露才揚己,忿懟沉江。」章炳麟《杂感》:「抱此『忠义』怀,扬灵盟白日。」

⑨传播;传布。《方言》卷十二:「扝、搷,揚也。」郭璞注:「謂播揚也。」司馬相如《上林賦》:「離靡廣衍,應風披靡,吐芳揚烈。」盧綸《塞下曲》:「獨立揚新令,千營共一呼。」萧华《红军不怕远征难》:「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又称颂。《漢書·蘇建傳附蘇武》:「皆有功德,知名當世,是以表而揚之。」李白《為宋中丞自薦表》:「雍容揄揚,特見褒賞。」

⑩继承。《爾雅·釋詁下》:「揚,續也。」《書·立政》:「以覲文王之耿光,以揚武王之大烈。」《逸周書·祭公》:「揚文武大勳,弘成康昭考之烈。」朱右曾校釋:「揚,續也。」

⑪荐举。《書·堯典》:「明明揚側陋。」傳:「明舉明人在側陋者。」《北史·王士良傳》:「孝昭即位,遣三道使搜揚人物。」洪邁《容齋三筆》卷十四:「大臣當明揚,何為密薦?」

⑫称说。《廣雅·釋詁二》:「揚,説也。」王念孫疏證:「《鄘風·牆有茨》:『不可詳也。』《釋文》:『詳,《韓詩》作揚。』《廣雅》揚、讀、道竝訓為説,義本《韓詩》也。」《穀梁傳·僖公元年》:「其不言齊侯何也?以其不足乎揚。」范甯注:「救不及事,不足稱揚。」《淮南子·説山》:「形不可得而見,名不可得而揚。」高誘注:「揚,猶稱也。」

⑬过长过高的树枝。《詩·豳風·七月》:「取彼斧斨,以伐遠揚。」傳:「條也。」孔穎達疏:「揚,條揚者也,謂長條揚起者。」王維《春中田園作》:「持斧伐遠揚,荷鋤覘泉脈。」

⑭眉毛及其上下部分。《詩·鄘風·君子偕老》:「子之清揚,揚且之顔也。」孔穎達疏:「眉之上眉之下皆曰揚。」盧仝《冬行三首》之三:「問我何所得,樂色填清揚。」

⑮钺。《詩·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爰方啓行。」傳:「揚,鉞也。」

⑯双。《方言》卷二:「揚,雙也。朝鮮洌水之間曰盱,或謂之揚。」

⑰通「陽」。日光,阳气。《禮記·玉藻》:「盛氣顛實揚休。」鄭玄注:「揚讀為陽。……盛聲中之氣,使之闐滿,其息若陽氣之躰物也。」孔穎達疏:「使氣息出外,如盛陽之氣生養萬物也。」

⑱通「傷(shāng)」。损伤。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壯部》:「揚,叚借為傷。」《詩·魯頌·泮水》:「烝烝皇皇,不吴不揚。」傳:「揚,傷也。」

⑲古国名。在今山西省洪洞县东南。顧祖禹《讀史方輿紀要·歷代州域形勢一》:「揚,今山西平陽府洪洞縣東南十八里有揚城,古揚國。」《左傳·襄公二十九年》:「叔侯曰:『姓也,是以大。』」杜預注:「八國皆為所滅。」

⑳古九州之一。辖今之诸省。《論衡·難歲》:「之間,之地,安得有太歲?」

㉑姓。《通志·氏族略三》:「氏,姓,周宣王尚父幽王時封為揚侯,為所滅,其後為氏焉。或曰周景王之後。一云唐叔虞之後,至晋武公孫子齊生伯僑,歸天子,封揚侯。」一说「揚」为「楊」姓之误,见王念孫《讀書雜志·漢書》和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7 9:59: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