揔 (一)zǒng ㊀《廣韻》作孔切,上董精。東部。 ①同「緫(總)」。 ⒈聚;束。《集韻·蕫韻》:「緫,《説文》:『聚束也。』或从手。」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寳光寺》:「普泰末,雍西刺史隴西王爾朱天光揔士馬於此寺。」宋蘇軾《范文正集敍》:「慶曆三年,軾始揔角入鄉校。」 ⒉总管;统领。《玉篇·手部》:「揔,將領也。」《書·大禹謨》:「帝曰:『朕……耄期倦於勤,汝(禹)惟不怠,揔朕師。』」孔穎達疏:「揔領我衆。」蔡沈注:「揔,率也。」宋蘇軾《除苗授殿前副都指揮使制》:「出揔元戎,作先聲於士氣;入為環尹,寓軍政於國容。」宋洪邁《容齋續筆》卷十六:「明公揔百官,理大國。」 ⒊概括;总合。《玉篇·手部》:「揔,合也。」《韓非子·難言》:「揔微説約,徑省而不飾,則見以為劌而不辯。」《前漢紀·序》:「(荀)悦于是約集舊書,撮序表志,揔為帝紀。」明宋濂《〈皇明寳訓〉序》:「於是輯成四十類,自敬天至制蠻夷釐為五卷,揔四萬五千五百餘言。」 ⒋皆,都。《集韻·蕫韻》:「揔,皆也。」《急就篇》「棃、柿、柰、桃待霜露」唐顔師古注:「言此四果皆得霜露之氣乃能成熟。夏則待露,秋則待霜,故揔云待露霜也。」宋王安石《過法雲寺》:「金鈿一一花揔老,翠被重重山更寒。」清姚鼐《又示客》:「明月清風同入座,緑葵紫蓼揔開顔。」 ②持;揽。《禮記·樂記》:「夫樂者,象成者也。揔干而山立,武王之事也。」鄭玄箋:「揔干,持盾也。」三國魏曹植《娱賓賦》:「談在昔之清風兮,揔賢聖之紀綱。」南朝梁丘遲《與陳伯之書》:「明德茂親,揔茲戎重。」 ㊁《集韻》作弄切,去送精。 〔倥揔〕同「倥偬」。《集韻·送韻》:「偬,倥偬。苦也。一曰困皃。或从手。」 (二)sōng 《集韻》蘇叢切,平東心。 手进物。《集韻·東韻》:「揔,手進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