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掎 |
释义 | 掎 《説文》:「掎,偏引也。从手,奇聲。」 (一)jǐ 《廣韻》居綺切,上紙見。又居宜切,卿義切。歌部。 ①(从旁或从后)牵引;拉住。《説文·手部》:「掎,偏引也。」《詩·小雅·小弁》:「伐木掎矣,析薪扡矣。」毛傳:「伐木者掎其巔。」鄭玄箋:「掎其巔者,不欲妄踣之。」《周禮·秋官·翨氏》:「翨氏掌攻猛鳥,各以其物為媒而掎之。」鄭玄注:「置其所食之物於絹中,鳥來下則掎其脚。」《文選·潘岳〈籍田賦〉》:「躡踵側肩,掎裳連襼。」李善注:「賈逵《國語》注曰:『從後牽曰掎。』」 ②牵制。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大軍汎黄河而角其前,荆州下宛、葉而掎其後。」《北史·周本紀上》:「賊掎吾三面,又造橋,示欲必度,是欲綴吾軍,使竇泰得西入耳。」梁启超《欧战之动因》六:「德有外患,法必起而掎之。」 ③抓住。《荀子·議兵》:「掎契司詐,權謀傾覆,未免盗兵也。」《新唐書·李晟傳附李聽》:「鄭注掎其過,詔以太子太保分司東都。」宋孫光憲《北夢瑣言》卷一:「掎其小瑕,忘其大美。」 ④发射。《文選·班固〈西都賦〉》:「機不虚掎,弦不再控。」劉良注:「掎,發也。」 (二)yǐ 《集韻》隱綺切,上紙影。 同「𢷔」。《集韻·紙韻》:「𢷔,𢷔匜,不正也。或省。」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