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掊 |
释义 | 掊 《説文》:「掊,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為掊。从手,咅聲。」 (一)póu 《廣韻》薄侯切,平侯並。又縛謀切,薄交切。之部。 ①引聚;用手扒土或用工具掘土。《説文·手部》:「掊,把也。今鹽官入水取鹽為掊。」段玉裁注:「掊者,五指杷之,如杷之杷物也。」王筠句讀:「把,讀如杷,非把握字也。」按:清沈濤《説文古本考》:「《六書故》引唐本《説文》曰:『捊也。』」《墨子·非樂上》:「今王公大人,雖無造為樂器,以為事乎國家,非直掊潦水折壤坦而為之也。」《漢書·郊祀志上》:「見地如鈎狀,掊視得鼎。」顔師古注:「掊,謂手杷土也。」《齊民要術·種瓜》:「先卧鋤,耬却燥土,然後掊坑,大如斗口。」《新唐書·食貨志三》:「大和初,歲旱河枯,掊沙而進,米多耗,抵死甚衆。」 ②深。《方言》卷十三:「掊,深也。」 ③敛取;聚敛。《新唐書·嚴挺之傳附嚴武》:「蜀雖號富饒,而峻掊亟斂,閭里為空。」 ④量词。相当于「握」、「把」、「捧」。也作「抔」。《論衡·譋時》:「如泰山失火,沃以一杯之水,河决千里,塞以一掊之土,能勝之乎?」 ⑤减。《廣雅·釋詁二》:「掊,减也。」王念孫疏證:「《謙》象傳云『君子以裒多益寡』,裒與掊通。」《玉篇·手部》:「掊,《易》曰:『君子以掊多益寡。』掊猶減也。」 (二)pǒu 《廣韻》方垢切,上厚幫。又《集韻》普后切。之部。 ①击;抨击。《集韻·𠪋韻》:「掊,擊也。」《莊子·胠篋》:「掊擊聖人,縱舍盗賊,而天下始治矣。」成玄英疏:「掊,打也。」 ②击破;打破。《莊子·逍遥遊》:「吾為其無用而掊之。」成玄英疏:「掊,打破也。」陸德明釋文:「掊,司馬(彪)云:擊破也。」宋徐夢莘《三朝北盟會編》卷三:「殺人剽刦者,掊其腦而死之。」 (三)fù(又读bó)《集韻》芳遇切,去遇敷。又鼻墨切。 偃仆;倒仆。也作「仆」、「踣」。《集韻·遇韻》:「仆,《説文》:『頓也。一曰僵也。』或作掊。」又《德韻》:「踣,《説文》:『僵也。』亦作掊。」《史記·吕太后本紀》:「乃顧麾左右執戟者掊兵罷去。」裴駰集解引徐廣曰:「掊,音仆。」《潛夫論·忠貴》:「或捕格斬首,或拉髆掣胸,掊死深穽。」 (四)péi 《集韻》蒲枚切,平灰並。 ①克。《集韻·灰韻》:「掊,克也。」 ②姓。《正字通·手部》:「掊,姓。」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