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捨 |
释义 | 捨〔舍①-⑤〕 《説文》:「捨,釋也。从手,舍聲。」 shě 《廣韻》書冶切,上馬書。魚部。 ①放下;舍弃。《説文·手部》:「捨,釋也。」段玉裁注:「釋者,解也。」《廣雅·釋詁四》:「捨,置也。」王念孫疏證:「捨與赦聲義亦同。」《洪武正韻·者韻》:「捨,棄也。」《後漢書·郭躬傳論》:「若乃推己以議物,捨狀以貪情,法家之能慶延于世,蓋由此也。」唐韓愈《與崔羣書》:「或初不甚知而與之已密,其後無大惡,因不復决捨。」《水滸全傳》第九回:「捨着還了他十兩金子,着陸謙自去尋這和尚便了。」 ②施予;布施。《玉篇·手部》:「捨,施也。」《梁書·到溉傳》:「初與弟洽常共居一齋,洽卒後,便捨為寺。」宋蘇軾《勝相院經藏記》:「時見聞者,皆争捨施,富者出財,壯者出力,巧者出技,皆捨所愛。」《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八回:「又有捨了一吊香錢,搶個紙元寳去,説是借財氣的。」 ③离开。《玉篇·手部》:「捨,去也。」唐韓愈《示爽》:「座中悉親故,誰肯捨汝眠。」《徐霞客遊記·粤西遊日記一》:「又一里,上小嶺,捨官道,右入山。」 ④佛教名词。梵文Upeksā的意译,也称「行捨」。指心境平静而无执着。《俱舍論》卷四:「心平等性,無警覺性,説名為捨。」《大乘義章》卷二:「内心平等,名之為捨。」又卷十二:「亡懷稱捨。」 ⑤通「舍(shè)」。军行一宿。《吴越春秋·王僚使公子光傳》:「吴師敗而亡舟,光懼因捨,復得王舟而還。」俞樾平議:「捨乃舍字之假借,軍行一宿為舍。吴師時已奔北,因公子光欲復得王舟,故又止一宿,而以計取舟也。」 ⑥姓。《正字通·手部》:「捨,姓。明洪武税課大使捨敬。」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