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躅,蹢躅也。从足,蜀聲。」

(一)zhú 《廣韻》直録切,入燭澄。屋部。

①〔躑躅〕见「躑」。

②踏踩,顿足。《逸周書·太子晋》:「師曠東躅其足,曰:『善哉善哉!』王子曰:『太師何舉足驟?』師曠曰:『天寒足躅,是以數也。』」孔晁注:「東躅,踏也。」王念孫雜志:「『東躅』二字義不可通。『東』當為『束』,字之誤也。束躅,叠韻字。謂數以足踏地而稱善也。注:『東躅,踏也。』東亦束之誤。」劉基《雞鳴一首贈宗文姪》:「朝露白如玉,我不敢躅,恐濕我足。」毛奇齡《倘湖樵書序》:「時而低眉决眥,抶手躅足。」又向上轻跳。《六書故·人九》:「躅,小踊也。」南朝梁元帝《金樓子·立言上》:「鳥與鳥遇則相躅,獸與獸遇則相角,馬與馬遇則趹踶,愚與愚遇則相傷。」

(二)zhuó 《集韻》直角切,入覺澄。屋部。

迹。《集韻·覺韻》:「躅,迹也。」《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躅,亦迹也。」
足迹。《吕氏春秋·論威》:「又況乎義兵,多者數萬,少者數千,密其躅路,開敵之塗,則士豈特與專諸議哉?」《文選·沈約〈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軌躅清晏,車徒不擾。」李善注:「《漢書音義》曰:『躅,迹也。』」《漢書·叙傳上》:「今吾子已貫仁誼之羈絆,繫名聲之韁鎖,伏之軌躅,馳之極摯。」顔師古注引氏曰:「躅,迹也。三輔謂牛蹄處為躅。」丘丹《經湛長史草堂》:「偶尋野外寺,仰慕賢者躅。」
喻人的行为、功绩。蘇軾《送頓起》:「岱宗已在眼,一往繼前躅。」耶律楚材《送門人劉復亨征蜀》:「壯歲從軍真樂事,鄧侯遺躅勉争先。」梁启超《戴东原图书馆缘起》:「校长仲沂及奉职斯校之诸君子,低回遗躅,观感实深。」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9 18:3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