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蹻 |
释义 | 蹻 《説文》:「蹻,舉足行高也。从足,喬聲。《詩》曰:『小子蹻蹻。』」 (一)qiāo 《廣韻》去遥切,平宵溪。又其虐切。宵部。 ①同「蹺」。把脚举高。《説文·足部》:「蹻,舉足行高也。」朱駿聲通訓定聲:「蹻,今多以翹為之。」《集韻·宵韻》:「蹺,舉趾謂之蹺。或作蹻。」《素問·鍼解》:「巨虚者蹻足。」王冰注:「蹻,謂舉也。」《漢書·高帝紀下》:「亡可蹻足待也。」《文選·揚雄〈長楊賦〉》:「莫不蹻足抗首,請獻厥珍。」李善注引服虔曰:「蹻,舉足也。」《清史稿·樂志》:「屈伸進反,輕蹻俯仰之節。」 ②走貌。《篇海類編·身體類·足部》:「蹻,走皃。」 ③表演高跷时绑在脚上把人垫高的木棒。清彭士望《九牛壩觀觝戲記》:「乃接木為蹻,距地八尺許,一男子履其上,傅粉墨揮扇雜歌,闊步坦坦,時或跳躍,後更舞大刀,回翔中節。」 ④捷举手足。《素問·異法方宜論》:「其治宜導引按蹻。」王冰注:「蹻,謂捷舉手足。」 (二)jiǎo 《廣韻》居夭切,上小見。又巨嬌切。宵部。 ①〔蹻蹻〕 ②同「趫」。勇健,矫健。《廣雅·釋詁二》:「蹻,健也。」錢大昭疏義:「蹻與趫古字通。」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蹻,叚借為趫。」《文選·顔延之〈赭白馬賦〉》:「捷趫夫之敏手,促華鼓之繁節。」李善注引《廣雅》曰:「蹻,健也。」唐杜甫《天狗賦》:「偶快意於校獵兮,尤見疑於蹻捷。」《明史·滑壽傳》:「行步蹻捷。」 (三)juē 《廣韻》居勺切,入藥見。藥部。 ①不稳定貌。《廣韻·藥韻》:「蹻,走蹻蹻皃。」《吕氏春秋·情欲》:「意氣易動,蹻然不固。」高誘注:「謂其流行速疾不堅固之貌,故其志氣易動也。」 ②通「屩」。草鞋。《集韻·藥韻》:「屩,《説文》:『屐也』。通作蹻。」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小部》:「蹻,叚借為屩。」《戰國策·秦策一》:「羸縢履蹻,負書擔橐,形容枯槁,面目犂黑,狀有歸色。」《史記·平原君虞卿列傳》:「虞卿者,游説之士也。躡蹻檐(擔)簦説趙孝成王。」裴駰集解引徐廣曰:「蹻,草履也。」《三國志·蜀志·董和傳》:「違覆而得中,猶棄弊蹻而獲珠玉。」《清史稿·黄忠浩傳》:「忠浩迺短衣芒蹻,徒步深入。」也泛指鞋。《漢書·卜式傳》:「式既為郎,布衣屮蹻而牧羊。」顔師古注:「蹻,即今之鞋也,南方謂之蹻。」 ③姓。《姓觿·藥韻》:「蹻,《千家姓》云:楚郡族。」 (四)jú 《集韻》拘玉切,入燭見。 同「檋」。山行用具。有锥的屐。又名檋车。《集韻·燭韻》:「檋,山行所乘,以鐵如錐施之屐下。亦作蹻。」 (五)xuè 《集韻》迄却切,入藥曉。 涩,燥涩貌。《方言》卷七:「蹻,歰也。趙曰杜,山之東西或曰蹻。」《集韻·藥韻》:「蹻,燥歰皃。」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