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sài 《廣韻》式吏切,去志書。又《集韻》先代切。

①轻薄;不诚恳。《集韻·代韻》:「僿,無悃誠也。」《史記·高祖本紀》:「文之敝,小人以僿,故救僿莫若以忠。」司馬貞索隱:「僿,猶薄之義也。」劉禹錫《答道州薛郎中論書儀書》:「蓋三代之未嘗無弊,由野以至僿,豈一日之為?漸靡使之然也。」

②阻塞;闭塞。羅泌《路史·因提紀·皇覃氏》:「時政再勿僿,世變三而復。」龔自珍《送廣西巡撫梁公序三》:「公必開其僿,進之以江左之見聞矣。」

③朴质;粗鄙。趙翼《題陳東浦藩伯敦拙堂詩集》:「每於樸僿處,雋味出操拗。」《清史稿·童兆蓉傳》:「屬郡荒僻,士僿民貧。」李大钊《民彝与政治》:「此理虽常见于僿野之民,而非可论于文明之族。」

④细碎。《集韻·志韻》:「僿,一曰細碎。」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3 10:4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