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蹙 |
释义 | 蹙 《説文新附》:「蹙,迫也。从足,戚聲。」 cù 《廣韻》子六切,入屋精。又《集韻》七六切。覺部。 ①紧迫;急促。《説文新附·足部》:「蹙,迫也。」《廣雅·釋詁一》:「蹙,急也。」《直音篇·足部》:「蹙,急促也。」《詩·小雅·小明》:「曷云其還,政事愈蹙。」毛傳:「蹙,促也。」朱熹注:「蹙,急。」唐杜甫《鵰賦》:「蹙奔蹄而俯臨,飛迅翼以遐寓。」清李必恒《悼亡詩》:「迴頭語小姑,語咽氣復蹙。」 ②困窘。《文選·宋玉〈九辯〉》:「悲憂窮蹙兮獨處廓。」唐柳宗元《捕蛇者説》:「自吾氏三世居是鄉,積于今六十歲矣,而鄉鄰之生日蹙。」清高望曾《蝗災行》:「蝗食民田民無穀,官食民膏民日蹙。」 ③近;逼近。《釋名·釋姿容》:「蹙,遒也,遒迫之也。」《廣韻·屋韻》:「蹙,近也。」《周禮·考工記·弓人》:「夫角之本,蹙於𠜶而休於氣。」鄭玄注:「蹙,近也。」《三國志·吴志·陸遜傳》:「遜督促諸軍四面蹙之,土崩瓦解,死者萬數。」清龔自珍《説居庸關》:「出昌平州,山東西遠相望,俄然而相輳相赴,以至相蹙,居庸寘其間,如因兩山以為之門。」 ④减缩;收敛。《詩·大雅·召旻》:「昔先王受命,有如召公,日辟國百里。今也,日蹙國百里。」唐李商隱《行次西郊作一百韻》:「國蹙賦更重,人稀役彌繁。」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在第五次反『围剿』中,则谓我退一步,敌之堡垒推进一步,根据地日蹙而无法恢复。」 ⑤狭窄;狭小。唐李白《餞李副使藏用移軍廣陵序》:「勢盤地蹙,不可圖也。」《續資治通鑑·宋真宗大中祥符六年》:「然今天下税賦不均,富者地廣租輕,貧者地蹙租重。」清黄宗羲《樂府廣序》:「今學者祗玩其文,所得淺蹙,詩雖存而實亡,故樂亡也。」章炳麟《西归留别中东诸君子》:「仕宦为金吾,萧王志胡蹙。」注:「蹙,狹小。」 ⑥恭敬诚笃貌。《儀禮·士相見禮》:「始見於君,執摯至下,容彌蹙。」鄭玄注:「蹙,猶促也。促,恭慤貌也。」胡培翬正義:「言其恭敬誠實,踧踖不安之貌如是也。」《禮記·禮器》:「三辭三讓而至,不然則已蹙。」鄭玄注:「蹙,愿貌。」 ⑦聚拢;皱缩。唐慧琳《一切經音義》卷四十四:「蹙,《考聲》聚眉也。」《洪武正韻·屋韻》:「蹙,縐也。」《詩·召南·江有汜》「其嘯也歌」漢鄭玄箋:「嘯,蹙口而出聲。」《孟子·梁惠王下》:「舉疾首蹙頞而相告。」唐封演《封氏聞見記·長嘯》:「而今之嘯者,開口卷舌,略無蹙口之法。」《宋史·岳飛傳》:「飛調軍食,必蹙額曰:『東南民力,耗敝極矣。』」巴金《春》一:「她看见他们,不觉把眉尖微微一蹙。」 ⑧罪。《廣雅·釋詁三》:「蹙,辠也。」 ⑨屈聚。《管子·水地》:「堅而不蹙,義也。」尹知章注:「蹙,屈聚也。」 ⑩同「蹴」。《集韻·屋韻》:「蹴,或作蹙。」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