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备〕

《説文》:「備,慎也。从人,䓒聲。𠈍,古文備。」按:甲骨文、金文为「箙」的象形字,盛矢器。

bèi 《廣韻》平祕切,去至並。之部。

①慎。《説文·人部》:「備,慎也。」《漢書·史丹傳》:「貌若儻蕩不備,然心甚謹密。」

②预备;准备。《玉篇·人部》:「備,預也。」《字彙·人部》:「備,預辦也。」《書·説命中》:「有備無患。」杜甫《石壕吏》:「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老殘遊記·續集》第一回:「荒山小廟,要多也備不出來。」

③防备;防御。《廣韻·至韻》:「備,防也。」《孫子·計篇》:「攻其無備,出其不意。」《史記·項羽本紀》:「遣將守關者,備他盗出入與非常也。」《後漢書·馬武傳》:「將兵北屯下曲陽,備匈奴。」

④武备,守备。《左傳·哀公十四年》:「家備盡往。」杜預注:「甲兵之備。」《史記·三王世家》:「毋乃廢備。」司馬貞索隱引禇先生云:「言無乏武備,常備匈奴也。」《資治通鑑·漢獻帝建安五年》:「公恐曹操鈔略後軍,遣兵以益備。」

⑤措施;办法。《韓非子·五蠹》:「夫古今異俗,新故異備,如欲以寬緩之政,治急世之民,猶無轡策而御駻馬。」《漢書·食貨志上》:「故有九年之水,有七年之旱,而國亡捐瘠者,以畜積多而備先具也。」

⑥齐备。《廣韻·至韻》:「備,具也。」《易·繫辭下》:「廣大悉備。」元稹《遣興十首》之七:「擇才不求備,任物不過涯。」《紅樓夢》第九十一回:「時常在他不周不備的去處,張羅張羅。」

⑦满。《國語·楚語上》:「四封不備一同。」韋昭注:「備,滿也。」《荀子·王制》:「上察於天,下錯於地,塞備天地之閒。」

⑧完成;形成。《集韻·怪韻》:「備,成也。」《詩·小雅·楚茨》:「禮儀既備,鐘鼓既戒。」《禮記·鄉飲酒義》:「工告樂備。」王安石《夫子賢于堯舜》:「至孔子之時,天下之變備也。」

⑨储备;储藏。《國語·周語中》:「草木節解而備藏。」韋昭注:「備,收藏也。」《墨子·七患》:「故倉無備粟,不可以待凶饑;庫無備兵,雖有義不能征無義。」

⑩谦辞。充任;充数。《廣韻·至韻》:「備,副也。」《左傳·哀公十五年》:「寡君使備使,弔君之下吏。」《漢書·翟方進傳》:「以為身備相,不敢踰國家之制。」王安石《上時政疏》:「臣既蒙陛下採擢,使備從官。」又作为。如:可备一解。

⑪美好。《荀子·解蔽》:「目視備色,耳聽備聲,口食備味,形居備宫,名受備號。」

⑫后垣。《淮南子·齊俗》:「必有穿窬拊楗抽箕踰備之姦。」高誘注:「備,後垣也。」按: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頤部》以为通「培」。

⑬爪。《周禮·秋官·冥氏》:「獻其皮、革、齒、須、備。」鄭玄注引鄭司農云:「備,謂搔也。」陸德明釋文:「搔,音爪。」賈公彦疏:「須備,如先所説。虎豹有須備,獻之以擬器物之用也。」

⑭赔偿。《魏書·刑罰志》:「盗官物,一備五,私則備十。」《資治通鑑·漢安帝永寧元年》:「北虜遂遣責諸國,備其逋租。」胡三省注:「備,償也。」

⑮调度。《漢書·終軍傳》:「今魯國之鼓,當先具其備。」顔師古注:「備者,猶今言調度。」

⑯用。《淮南子·脩務》:「貴其所欲達,遂為天下備。」高誘注:「備,猶用也。」

⑰究。《廣雅·釋詁四》:「備,究也。」

⑱副词。
相当于「尽」、「皆」。《廣韻·至韻》:「備,咸也,皆也。」《詩·周頌·有瞽》:「管簫備舉。」《禮記·檀弓上》:「士備入而後朝夕踊。」鄭玄注:「備,猶盡也。」三國曹丕《典論·論文》:「夫人善於自見,而文非一體,鮮能備善。」
更加。王昌齡《宴南亭》:「城樓空杳靄,猿鳥備清切。」

⑲姓。《廣韻·至韻》:「備,姓。《風俗通》云:封人備之後。」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7 16:1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