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傅,相也。从人,尃聲。」

(一)fù 《廣韻》方遇切,去遇非。魚部。

①辅佐,辅助。《説文·人部》:「傅,相也。」《左傳·僖公二十八年》:「鄭伯傅王,用平禮也。」杜預注:「傅,相也。」《史記·留侯世家》:「子房雖病,彊臥而傅太子。」《三國志·吴志·陸遜傳》:「納言先帝,傅弼文皇。」

②教导;教育。《孟子·滕文公下》:「有大夫於此,欲其子之語也,則使人傅諸?使人傅諸?」《新書·保傅》:「保,保其身體;傅,傅之德義;師,道之教訓;三公之職也。」《西京雜記》卷一:「趙王如意年幼,未能親外傅,戚姬使舊趙王内傅趙媪傅之。」

③师傅;教师。古时特指帝王的相或帝王、诸侯之子的老师。《禮記·内則》:「十年,出就外傅,居宿於外。」鄭玄注:「外傅,教學之師也。」《戰國策·楚策二》:「太子曰:臣有傅,請追而問傅。」《漢書·梅福傳》:「當與之賢師良傅,教以忠孝之道。」

④草名。《爾雅·釋草》:「傅,横目。」邢昺疏:「一名結縷,俗謂之鼓筝草。」

⑤虫名。《爾雅·釋蟲》:「傅,負版。」参见「蝂」。

⑥通「附」。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傅,叚借為附。」
至;迫近。《詩·小雅·菀柳》:「有鳥高飛,亦傅於天。」鄭玄箋:「傅,至也。」《左傳·隱公十一年》:「鄭伯。庚辰,傅於。」杜預注:「傅於城下。」《史記·項羽本紀》:「自以東傅海,盡與韓信。」
依附;依凭。《左傳·僖公十四年》:「皮之不存,毛將安傅?」《淮南子·兵略》:「傅堞而守。」《漢書·匡衡傳》:「及朝廷有政議,傅經以對,言多法義。」顔師古注:「傅讀曰附。附,依也。」
附着;加上。《韓非子·難勢》:「毋為虎傅翼,將飛入邑,擇人而食之。」《新唐書·回鶻傳下》:「其騎士析木為盾,蔽股足,又以圓盾傅肩,而捍矢刃。」
附会;强加。《史記·田叔列傳》:「武帝聞之,以為任安為詳邪,不傅事,何也?」司馬貞索隱:「傅音附,謂不附會也。」《漢書·王莽傳上》:「諸哀帝外戚及大臣居位素所不説者,皆傅致其罪。」顔師古注:「傅讀曰附。附益而引致之,令入罪。」《宋史·岳飛傳》:「凡傅成其獄者,皆遷轉有差。」
时称男子著名于籍服王家徭役。《史記·孝景本紀》:「男子二十而得傅。」司馬貞索隱引荀悦云:「傅,正卒也。」《漢書·高帝紀上》:「蕭何關中老弱未傅者悉詣軍。」顔師古注:「傅,著也。言著名籍,給公家徭役也。」
随带,捎带。《史記·韓信盧綰列傳》:「者全兵,請令强弩傅兩矢外嚮。」《後漢書·耿純傳》:「選敢死二千人,俱持彊弩,各傅三矢,使銜枚閒行。」《宋史·沈括傳》:「邊人驩激,執弓傅矢,唯恐不得進。」

⑦通「付」。交给。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傅,叚借為付。」《吕氏春秋·情欲》:「荆莊王好周遊田獵,馳騁弋射,歡樂無遺,盡傅其境内之勞與諸侯之憂於孫叔敖。」高誘注:「事功曰勞,盡俾付孫叔敖。」畢沅校正:「傅與付通。」

⑧姓。《廣韻·遇韻》:「傅,姓。本自傅説,出傅巖,因以為氏。」

(二)fū 《集韻》芳無切,平虞敷。魚部。

通「敷」。《廣雅·釋言》:「傅,敷也。」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豫部》:「傅,叚借為敷。」
布陈;分布。《荀子·成相》:「傅土,平天下。」楊倞注:「傅讀為敷。」《史記·夏本紀》:「命諸侯百姓興人徒以傅土。」司馬貞索隱:「《尚書》作敷。敷,分也。謂令人分布理九州之土地也。」《漢書·陳湯傳》:「前至郅支城都賴水上,離城三里,止營傅陳。」顔師古注:「傅讀曰敷。敷,布也。」
陈述。《史記·宋微子世家》:「凡厥庶民,極之傅言。」裴駰集解引馬融曰:「亦盡極敷陳其言於上也。」《漢書·叙傳下》:「時舉傅納,聽斷惟精。」顔師古注:「傅讀曰敷,《虞書·舜典》曰:『敷納以言。』敷,陳也,謂有陳言則納而用之。」
涂擦抹。《墨子·備城門》:「板周三面,密傅之。」孫詒讓閒詁:「蘇(子卿)云:傅即塗也,所以防火。」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聞義里(宋雲家紀)》:「國王與渥婆僊立廟,圖其形象,以金傅之。」《儒林外史》第三十四回:「這兩人面如傅粉,唇若塗朱。」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25 14:23: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