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偭 |
释义 | 偭 《説文》:「偭,鄉也。从人,面聲。」段玉裁注:「偭訓鄉,亦訓背……許言鄉不言背者,述其本義也。古通作面。此舉形聲包會意。」 miǎn 《廣韻》彌兗切,上獮明。又彌箭切。元部。 ①向;面向。《説文·人部》:「偭,鄉也。」段玉裁注:「鄉,今人所用之向字也。」《禮記·少儀》:「尊壺者偭其鼻。」孔穎達疏:「尊與壺悉有面,面有鼻,鼻宜嚮於尊者,故言面其鼻也。」《晋書·摰虞傳》:「偭燭龍而游衍兮,窮大明於北陸。」 ②背;违背。《廣雅·釋詁二》:「偭,偝也。」《楚辭·離騷》:「固時俗之工巧兮,偭規矩而改錯。」王逸注:「偭,背也。」《漢書·賈誼傳》:「偭蟂獺以隱處兮,夫豈從蝦與蛭螾?」顔師古注引應劭曰:「偭,背也。」唐柳宗元《柳州復大雲寺記》:「越人信祥而易殺,傲化而偭仁。」 ③偕。《正字通·人部》:「偭,偕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