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

 

释义

《説文》:「戚,戉也。从戉,尗聲。」

(一)qī 《廣韻》倉歷切,入錫清。沃部。

①古兵器名,斧属。也作「鏚」。《説文·戉部》:「戚,戉也。」段玉裁注:「戚小於戉。」王紹蘭《説文段注訂補》:「戚刃蹙縮,異於戉刃開張,故戉大而戚小。」《玉篇·戉部》:「戚,戉也。或作鏚。」《詩·大雅·公劉》:「弓矢斯張,干戈戚揚。」傳:「戚,斧也;揚,鉞也。」《山海經·海外西經》:「(刑天)乃以乳為目,以臍為口,操干戚以舞。」郭璞注:「戚,斧也。」《禮記·明堂位》:「朱干玉戚,冕而舞大武。」鄭玄注:「戚,斧也。」

②忧愁;悲哀。后作「慽」。清段玉裁《説文解字注·戈部》:「戚,又引伸訓憂。度古祇有戚,後乃别制慽字。」《易·離》:「出涕沱若,戚嗟若。」孔穎達疏:「憂傷之深,所以出涕滂沱,憂戚而咨嗟也。」《詩·小雅·小明》:「心之憂矣,自詒伊戚。」毛傳:「戚,憂也。」《論語·八佾》:「喪,與其易也,寧戚。」何晏集解引包咸曰:「喪失於和易,不如哀戚。」《後漢書·皇甫規傳》:「前變未遠,臣誠戚之。」李賢注:「戚,憂也。」唐李白《北上行》:「慘戚冰雪裹,悲號絶中腸。」

③愤怒。《禮記·檀弓下》:「愠斯戚,戚斯歎。」鄭玄注:「戚,憤恚也。」

④亲近;亲密。《集韻·錫韻》:「戚,近也。」《書·金縢》:「未可以戚我先王。」傳:「戚,近也。」《列子·力命》:「管夷吾鮑叔牙二人相友甚戚。」《漢書·杜鄴傳》:「夫戚而不見殊,孰能無怨?」顔師古注:「戚,近也。」又亲属,亲戚。《廣韻·錫韻》:「戚,親戚。」《書·盤庚上》「率籲衆慼出矢言」《説文·頁部》「籲」下引《商書》作「率籲衆戚」。孫星衍《尚書今古文注疏》:「蓋謂貴戚近臣。」《史記·秦本紀》:「法之不行,自於貴戚。」

⑤古地名。
春秋邑。故址在今河南省濮阳市西北。《春秋·文公元年》:「公孫敖晋侯。」杜預注:「戚,邑。」
县名。故址在今山东省微山县。《漢書·高帝紀上》:「泗川兵敗於,走至沛公左司馬殺之。」顔師古注:「戚,東海之縣也。」

⑥姓。《廣韻·錫韻》:「戚,姓。臨轅侯戚鰓。」《通志·氏族略三》:「氏,大夫食采於,因氏焉。昔賢有戚子著書。漢高祖戚夫人趙王如意……望出齊郡。」

(二)cù 《集韻》趨玉切,入燭清。沃部。

①通「促」。急促;紧迫。《集韻·燭韻》:「促,《説文》:『迫也』。或作戚。」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孚部》:「戚,叚借為促。」《周禮·考工記·序官》:「凡察車之道,欲其樸屬而微至。……不微至,無以為戚速也。」鄭玄注:「人有名疾為戚者。」陸德明釋文:「音促,注同。」《孔子家語·曲禮子夏問》:「以戚,吾從。」王肅注:「戚,猶促也。」

②腠理(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和皮肤的纹理)。《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心煩於慮而身親其勞,躬胝無胈,膚不生毛」司馬貞索隱:「躬奏胝無胈。張揖曰:『奏』,作『戚』……戚,腠理也。」

随便看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

 

Copyright © 2004-2023 Newd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5/1 10:4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