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成 |
释义 | 成 《説文》:「成,就也。从戊,丁聲。𢦩,古文成从午。」按:甲骨文成字从戌从丁,或从戌从丨,李孝定疑丨为丁之讹变。 chéng 《廣韻》是征切,平清禪。耕部。 ①完成;实现。《説文·戊部》:「成,就也。」《玉篇·戊部》:「成,畢也。」《詩·周南·樛木》:「樂只君子,福履成之。」毛傳:「成,就也。」《世説新語·文學》:「鄭玄欲注《春秋傳》,尚未成。」宋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少壯功夫老始成。」又指成功。与「败」相对。《戰國策·秦策》:「聖主明於成敗之事。」《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成敗之機,在於今日。」 ②成就;成绩。《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夫儒者難與進取,可與守成。」唐李白《化城寺大鐘銘》:「少藴才略,壯而有成。」宋王安石《上田正言書》:「今上接祖宗之成。」 ③成为;变成。《史記·李將軍列傳》:「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禮記·學記》:「玉不琢,不成器。」唐李商隱《無題》:「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 ④成熟;茂盛。《左傳·哀公五年》:「齊燕姬生子,不成而死。」杜預注:「不成,未冠也。」《吕氏春秋·明理》:「五穀萎敗不成。」高誘注:「成,熟也。」《淮南子·天文》:「地不發其陽,則萬物不成。」赵树理《刘二和与王继圣》:「三角坪地势高,庄稼成得晚,收割不得。」又肥壮。《孟子·滕文公下》:「犧牲不成。」趙岐注:「不成,不實肥腯也。」焦循正義:「此不成亦不實,但五穀之不實謂其不熟,牲犧之不實謂其不肥腯。」 ⑤成全;助之使成功。《論語·顔淵》:「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惡。」《三國志·魏志·田疇傳》:「是成一人之志,而虧王法大制也。」《鏡花緣》第一回:「都催百花仙子即刻施行,以成千秋未有一場勝會。」 ⑥和解;媾和。《左傳·隱公六年》:「鄭伯請成于陳,陳侯不許。」杜預注:「成,猶平也。」《戰國策·趙策》:「皆欲割諸侯之地以與秦成。」《吕氏春秋·行論》:「所以為成而歸也。」高誘注:「成,平。」又指调解。《周禮·地官·調人》:「凡有鬭怒者成之。」鄭玄注引鄭司農云:「成之,謂和之也。」《左傳·文公七年》:「仲叔惠伯諫曰:『……今臣作亂而君不禁,以啓寇讎,若之何?』公止之,惠伯成之。」杜預注:「平二子。」 ⑦裁决。《周禮·秋官·訝士》:「四方有亂獄,則往而成之。」孫詒讓正義引惠士奇云:「成者,斷獄之名。」《禮記·王制》:「疑獄……必察小大之比以成之。」 ⑧使平均。《周禮·地官·質人》:「質人掌成市之貨賄、人民、牛馬、兵器、珍異。」鄭玄注:「成,平也。」賈公彦疏:「質人主為平定之,則有常估,不得妄為貴賤也。」 ⑨并列。《儀禮·既夕禮》:「俎二以成,南上。」鄭玄注:「成,猶併也。」 ⑩固定;确定。《國語·晋語四》:「晋無寧歲,民無成君。」韋昭注:「成,定也。」又《吴語》:「夫一人善射,百夫決拾,勝未可成也。」韋昭注:「成,猶必也。」 ⑪既定的;现成的。《荀子·解蔽》:「一家得周道,舉而用之,不蔽於成積也。」楊倞注:「成積,舊習也。」晋謝沈《祥禫議》:「忌日舉哀,如昔成制。」宋王安石《度支副使廳壁題名記》:「非特當守成法,吝出入,以從有司之事而已。」 ⑫重;层。《爾雅·釋丘》:「成為敦丘,再成為陶丘。」郭璞注:「成,猶重也。」《廣雅·釋詁四》:「成,重也。」《周禮·秋官·司儀》:「將合諸侯,則令為壇三成。」鄭玄注引鄭司農云:「三成,三重也。」《吕氏春秋·音初》:「為之九成之臺。」高誘注:「成,猶重。」漢馬融《長笛賦》:「託九成之孤岑兮,臨萬仞之石磎。」 ⑬达到一个完整的数量单位。南朝宋鮑照《擬古八首》之七:「秋蛩扶户吟,寒婦成夜織。」宋陸游《何君墓表》:「不以字害其成句,不以句累其全篇。」《兒女英雄傳》第三回:「多少大家集個成數出來。」 ⑭大。《左傳·襄公十四年》:「成國不過半天子之軍。」杜預注:「成國,大國也。」又《昭公五年》:「韓賦七邑,皆成縣也。」俞樾平議:「成縣亦猶大縣也。」唐褚遂良《請廢在官諸司捉錢表》:「成海取乎細流,崇山由乎積壤。」 ⑮计要;统计的文书。《周禮·天官·司會》:「以參互攷日成,以月要攷月成,以歲會攷歲成。」賈公彦疏:「一日之成,一日之中計筭文書也。」《禮記·王制》:「司會以歲之成,質於天子。」鄭玄注:「成,計要也。」又指总计。《新唐書·食貨志》:「歲終具民之年與地之闊陿,為鄉帳。鄉成於縣,縣成於州,州成於户部。」 ⑯法式;格式。《周禮·天官·大宰》:「五曰官成。」鄭玄注:「官成,謂官府之成事品式也。」又《秋官·士師》:「掌士之八成。」鄭玄注引鄭司農云:「八成者,行事有八篇,若今時決事比。」賈公彦疏:「凡言成者,皆舊有成事品式,後人依而行之。」 ⑰奏乐一曲为一成。《書·益稷》:「簫韶九成,鳳皇來儀。」孔傳:「備樂九奏。」 ⑱古代土地区划名,指十里见方之地。《周禮·考工記·匠人》:「方十里為成。」《左傳·哀公元年》:「有田一成。」杜預注:「方十里為成。」《漢書·刑法志》:「地方一里為井;井十為通;通十為成。成方十里。」 ⑲似;像。三國魏曹植《七咨》:「素冰象玉,難可磨蕩;結土成龍,遭雨則傷。」南朝齊謝朓《晚登三山還望京邑》:「餘霞散成綺,澄江静如練。」唐韓愈《過鴻溝》:「誰勸君王回馬首,真成一擲賭乾坤。」 ⑳十分之一。鲁迅《书信·致母亲(一九三五年十一月二十六日)》:「上海的物价,比半月前就贵了三成了。」 ㉑表示可能。《京本通俗小説·錯斬崔寧》:「我女兒嫁了你一生,也指望豐衣足食,不成衹是這等就罷了。」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一):「创作时候可以回避,翻译上却不成。」丁玲《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九:「成,你先说吧!」 ㉒能干。老舍《骆驼祥子》十三:「喝!院子都扫完了?你真成!」孙犁《白洋淀纪事·一天的工作》:「银顺子要告诉青抗先队长说三福很成。」 ㉓古代天文学指北斗星指向戌的位置。《淮南子·天文》:「戌為成,主少德。」 ㉔通「盛」。《釋名·釋言語》:「成,盛也。」王先謙疏證補:「成盛聲義互通,見於經典者甚多,故成訓為盛。」《易·繫辭上》:「成象之謂乾。」陸德明釋文:「成象,蜀才作『盛象』。」《荀子·非十二子》:「成名况乎諸侯,莫不願以為臣。」俞樾平議:「成與盛通。」 ㉕通「誠」。清朱駿聲《説文通訓定聲·鼎部》:「成,叚借為誠。」《詩·小雅·我行其野》:「成不以富。」按:《論語·顔淵》引作「誠不以富」。《墨子·貴義》:「子之言則成善矣。」孫詒讓閒詁引王念孫云:「古或以成為誠。」《韓非子·功名》:「近者結之以成,遠者譽之以名。」陈奇猷集釋引陶鴻慶曰:「成當作誠。」 ㉖古邑名。也作「郕」。春秋属鲁国。故地在今山东省宁阳县东北。《春秋·桓公六年》:「公會紀侯于成。」杜預注:「成,魯地,在泰山鉅平縣東南。」按:《穀梁傳》作「郕」。《禮記·檀弓下》:「聞子臯將為成宰。」陸德明釋文:「成,本或作郕。」 ㉗姓。《通志·氏族略三》:「成氏,楚若敖之後,以字為氏。……又有郕國之後,亦去邑為成。又,周成肅公、成桓公,未知其以字以邑與?後漢成瑨。魏有成濟、成倅。」《左傳·僖公二十六年》:「楚成得臣、鬭宜申帥師滅䕫。」杜預注:「成得臣,令尹子玉也。」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