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 | 賊 |
释义 | 賊〔贼〕 《説文》:「𧵪,敗也。从戈,則聲。」段玉裁注:「此云則聲。《貝部》(按:貝应作攴》又云:『敗賊皆从貝會意。』據从貝會意之云,是𧵪字為用戈若刀毁具會意,而非形聲也,説稍不同。以周公《誓》、《命》言,則用戈毁則,正合會意。今字从戎作賊。」 zéi 《廣韻》昨則切,入德從。職部。 ①破坏。《説文·戈部》:「賊,敗也。」段玉裁注:「敗者,毁也。毁者,缺也。」《左傳·文公十八年》:「毁則為賊。」杜預注:「毁則,壞法也。」《淮南子·主術》:「若欲飾之,乃是賊之。」唐姚崇《執鏡誡》:「刑不可濫,政不可賊。」又指破坏者。《論語·陽貨》:「鄉原,德之賊也。」《孟子·梁惠王下》:「賊仁者謂之賊。」 ②害,伤害。《玉篇·戈部》:「賊,傷害人也。」《詩·大雅·抑》:「不僭不賊,鮮不為則。」《論衡·解除》:「𧎮蝨食人,賊人肌膚。」鲁迅《坟·摩罗诗力说》:「非彼不生,即生而贼于众,居其一或兼其二,則中国遂萧条。」 ③杀。《書·舜典》:「眚災肆赦,怙終賊刑。」孔傳:「賊,殺也。」《國語·晋語五》:「使鉏麑賊之。」韋昭注:「賊,殺也。」《睡虎地秦墓竹簡·法律答問》:「甲告乙盜牛若賊傷人。」又指杀人的人。《書·舜典》:「皋陶,蠻夷猾夏,寇賊姦宄。」孔傳:「殺人曰賊。」《左傳·襄公十七年》:「宋華閲卒,華臣弱皋比之室,使賊殺其宰華吴,賊六人以鈹殺諸盧門,合左師之後。」《史記·秦始皇本紀》:「燕王昏亂,其太子丹乃陰令荆軻為賊。」 ④作乱叛国危害人民的人。《周禮·秋官·士師》:「二曰邦賊。」鄭玄注:「為逆亂者。」《漢書·高帝紀》:「明其為賊,敵乃可服。」明夏完淳《三國論》:「義旅更成桀寇,伐叛即為國賊。」 ⑤抢劫或偷窃财物的人。《玉篇·戈部》:「賊,盜也。」《續漢書·百官志一》:「賊曹主盜賊事。決曹主罪法事。」《晋書·陶侃傳》:「杜弢為益州吏,盜用庫錢,父死不奔喪。卿本佳人,何為隨之也?天下寧有白頭賊乎!」鲁迅《彷徨·在酒楼上》:「比不上一个偷鸡贼,那是什么东西呢?」 ⑥骂人的话。《水滸傳》第五回:「你去房中將息,我與你去拿那賊秃來。」明湯顯祖《牡丹亭·僕貞》:「這賊種!開口傷人。」鲁迅《故事新编·起死》:「汉子——(揪住他,)你这贼骨头!」 ⑦邪恶的,不正派的。如:贼头贼脑。《史記·龜策列傳》:「寒暑不和,賊氣相奸。」赵树理《万象楼》:「这一个贼东西贼眉贼眼。」 ⑧克制。《公孫龍子·通變論》:「白足之勝矣而不勝,是木賊金也。」《淮南子·説山》:「膠漆相賊,冰炭相息也。」《論衡·物勢》:「金不賊木,木不成用。」 ⑨残暴;狠毒。《銀雀山漢墓竹簡·孫臏兵法·將敗》:「將敗:一曰不能而自能。……十八曰賊。」《史記·游俠列傳》:「(郭解)少時陰賊,慨不快意,身所殺甚衆。」宋孔平仲《續世説·讒險》:「李義府狀貌温恭,與人語必嬉怡微笑,而褊忌陰賊。」 ⑩狡猾。如:老鼠真贼。 ⑪方言。很(多用于令人不满意的或不正常的情况)。如:贼冷。老舍《骆驼祥子》:「贼亮的灯光。」杨朔《三千里江山》:「飞机打着盘旋,飞的贼低。」 ⑫一种专食苗节的害虫。《爾雅·釋蟲》:「食節賊,食根蟊。」《詩·小雅·大田》:「去其螟螣,及其蟊賊,無害我田稺。」毛傳:「食根曰蟊,食節曰賊。」孔穎達疏引陸璣云:「賊,似桃李中蠹蟲,赤頭身長而細耳。」《後漢書·明帝紀》:「勸督農桑,去其螟蜮以及蝥賊。」 |
随便看 |
汉语字典类似新华字典,共收录58658个汉字的读音、意思、用法、释义、造句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汉字,是您工作、学习的好帮手。